70年心怀梦想,中国巨轮劈波斩浪;70年奋斗追梦,钢城大地书写辉煌。在新中国由百废待兴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钢都鞍山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第一座现代化高炉、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批重轨……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有着“共和国钢都”美誉的鞍山,伴着共和国的发展朝晖和律动脉搏不断前行。
世纪跨越,一路芳华。70年一路走来,鞍山的发展和成就离不开几代鞍山政法人的拼搏奋进。他们用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和铁一般的纪律作风,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中负重前行,有力应对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成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大庆安保启动仪式
鞍山政法大事记
1949年10月1日,鞍山市各界群众在市体育场举行庆祝大会,鞍山市公安局全体民警出动,首次执行大型活动安保任务。
1953年,鞍山市人民法院在鞍钢成立专门法庭——经济建设保护法庭。
1955年4月20日,鞍山市人民法院撤销,成立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实行案件回访制度。
1979年9月,鞍山中院组建经济审判庭,鞍山成为全国中级法院中最早成立经济审判庭的三个城市之一。
1985年,鞍山两级法院首次明确“审判工作与经济建设挂起钩来”。
1988年11月8日,市公安局建立指挥中心,标志着鞍山公安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
1992年1月8日,鞍山市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开通并投入使用,户籍管理由“手动”变“自动”。
1998年,鞍山中院出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三十条规定》等文件,为实现“三年内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制”作出贡献。
1998年9月18日,鞍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2013年8月,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法院建成全国法院第一个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共建基地。
2018年5月20日,全国首家律师党校在鞍山成立。
2019年,市公安局全面开展“拱卫钢都 守护家园”七大专项行动,聚集扫黑除恶、污染防治、雷霆治爆、禁毒销烟、治安防控等公安主业,持续推进平安鞍山建设。
保卫鞍钢 恢复生产
在鞍钢和平桥厂门外面,一路之隔,有栋“凹”型二层楼,这就是鞍山市公安局鞍钢分局,2017年之前叫钢都公安分局,再早几十年叫鞍钢公安处。
很多鞍山人都会这样对外地人说:“鞍山就是因为鞍钢才建立起来。”的确,鞍山因钢而建,因钢而兴。保卫鞍钢生产安全,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鞍山政法部门的主要任务。
“1948年2月,鞍钢回到了人民手中,但鞍山境内还残留部分敌特分子,企图对鞍钢的生产进行破坏。”在鞍钢博物馆,解说员小刘告诉记者,鞍山解放后,前几任公安局长都有一个“兼职”,就是兼任鞍钢公安处的处长,“当时全市警力大都部署在鞍钢周边及厂区内。”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鞍钢分局大练兵实战比武演练暨总结表彰大会中,比武前3名的民警获得“警务工匠”称号。而在全部8项比武项目中,项项都和鞍钢生产及保卫工作相联。局长姚元振说:“之所以要在后面加上‘工匠’二字,就是要让大家牢记我们的任务和使命。”
同样,保卫鞍钢生产安全,也是当时人民法院的主要任务。1959年,省高级人民法院在鞍山中院召开了参加生产、保卫生产图片展览现场会。在此期间,鞍山法院依法审判了一批破坏鞍钢生产及设施的反革命案件和其他刑事案件。同时,法院在各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配合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等运动,按照党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怙恶不悛的特务分子和血债累累、民愤极大的土匪、恶霸,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可以说,鞍钢能够及时恢复生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提供优质钢材,和鞍山政法机关的全力保卫是分不开的。
护航发展 稳中求和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建设成为新中国发展的核心目标,而经济发展则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于是对政法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鞍山政法机关便围绕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需求,研究制定年度综治平安工作要点,实体化、项目化推进平安建设。
公安机关除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外,还开展了缴黑枪、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打丑扫黄、整治交通等专项整治。2005年3月22日,经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检查组检查复评,鞍山市“畅通工程”连续三年达到国家A类一等模范管理城市标准,成功实现“三连冠”。
全市检察机关把自身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队伍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在刑事检察中始终把严重刑事犯罪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从重从快,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和重特大案件提前介入制度。
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坚持严打势头,并开展专项斗争,同时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依法定罪、准确量刑、罪刑相适应,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治安环境。
司法行政机关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就业、医疗、环保和社会保障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全市500余名律师深入一线帮助百姓解决涉法涉诉难题。在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送法下乡,调解矛盾纠纷,将普法工作做到田间地头。
步入海城市中小镇中小村,新农村的亮丽风景映入眼帘:一条黑色的柏油马路蜿蜒向前,两旁矗立着整齐的路灯和造型别致的洋房。别看村名为“中小”,但名气却不小——“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辽宁省“十大先进村”、鞍山市平安村……截至2017年年末,中小村生产总值实现2亿元,村集体固定资产积累10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万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改革试点,中小村基层治理经验在全国纪念“枫桥经验”55周年大会上推广。
“大家都富裕了,矛盾纠纷自然就少了。”村支书姜永波坦言,“我们村矛盾纠纷很少,过去经常打架的场面早已不存在了,这都要归功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活动
深化改革 优商便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鞍山坚定不移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各部门戮力同心、并肩战斗,努力开创新时代鞍山政法工作新局面。
为推动信访维稳关口前移,市委组建群众工作委员会,将群众办设在市委政法委,组建群众工作服务中心,建成“8890”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聚合各方主体全口径办理群众广泛关心关注的回迁房、弃管小区、环保诉求、居民供暖等一批重大问题,让矛盾消解于未然。今年以来,已办理群众诉求超过22万件,办结21万余件,办结率超过95%,群众满意率86%。
去年8月,25岁的外地小伙李军带着理想和抱负应聘到鞍钢集团。报到的第二天,市公安局铁东分局对炉派出所所长丛广武就带领户籍民警,到鞍钢人才公寓为他和另外500多名外地员工办理了居住证。丛广武的一句话让李军备感幸福,“鞍山的未来需要你们。”为了让像李军这样的科技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地在鞍顺利发展,民警们还细心叮嘱,向他们介绍周边生活配套,传授安全防范常识。
鞍山市龙腾快速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在投资建设鞍山龙基物流园区过程中,因财务人员操作失误,误将工程款1900万转给了已被多家法院冻结账户的某公司,导致基建工程进度暂缓、欠付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问题。鞍山中院党组获悉此情况后,当即组织相关基层法院召开案件协调会,仅用两天时间便妥善化解了该事件。
【后记】
砥砺奋进著华章,铿锵前行踏新征。一代又一代鞍山政法人接续走过的这极不平凡的70年,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迈入新时代,全面振兴钢都的号角在鞍山这片深沉的土地上吹响,坚持稳中求进,推进钢都振兴发展成为前行的目标。如今,鞍山政法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唯有鼓劲扬帆再出发,满足人民群众对平安幸福的新期待。鞍山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冲锋号”已然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