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平安史记】沈水微澜写不尽 平安情怀总是诗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辽宁政法大型系列主题报道沈阳篇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任晓霞 文 孙程超 摄 | 发布时间: 2019-09-12 08:42

  一个画面

  9月8日8时,2019沈阳国际马拉松比赛现场,伴随着发令枪响起,2万人冲出了起跑线。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驰骋赛场。

  赛道两旁,身着警服的民警和交警有序地沿路而立,时而疏导车辆,时而引导行人。在确保赛事安全的同时,沈阳警方在现场摆放了温馨提示牌,提醒市民绕行,确保安全、方便出行。当最后一名选手顺利地冲过终点线,2019“沈马”圆满结束。通过这场国际赛事,向世界展示了“平安沈阳”“法治沈阳”“和谐沈阳”的新风貌,那是用法治底色绘就而成的一幅美丽画卷。

  一句心声

  家住沈阳市于洪区的王先生出生于1949年9月,今年70岁的他特意起个大早赶到“沈马”现场观看比赛,他对妻子说:“咱沈阳的变化真的太大了。我这腿呀不灵便了,要是身体好,真想参加比赛,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下,没准儿我也能跑完全程呢!”风吹乱了王先生的头发,却挡不住他关注赛事的目光。

  听说这次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81岁,最小的仅有6岁,王先生笑了,用手将头发捋顺,想了想,说:“在我看来,今天的沈阳之所以能够举办国际赛事,最根本的原因是,这里是一座平安的城市。有了平安这个最根本的保障,沈阳才迈入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说实话,作为沈阳人,我感到很骄傲、很自豪,能够生活在沈阳这座城市,我感到很幸福。”

  点睛描述

  今年,“沈马”迎来5周岁生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沈阳开启了“我与祖国共奔跑”的新篇章。

  循此回望,70年峥嵘岁月,70年玉汝于成。在历史的长河中,沈阳用70年光景“跑”出了一条最美的“平安大道”。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沈阳市公安局在同一天宣告成立,成为这座城市最早的政法印记。

  1949年,新中国成立。随即,70年沈阳“平安行”从这里启程……

  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诚介绍道:“面对不同时期政法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每一次执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享受改革‘红利’。”

  实干兴邦,沈阳今朝的平安景象不是等来的,而是在沈阳市委政法委的引领下,沈阳政法机关拼出来、干出来的。

  ——牢牢把握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进一步解决了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一线办案力量、人均办案量结案率、服判息诉率均实现较大幅度上升。

  ——深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理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44%。

  ——建成了1277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积极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资源,完善了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司法服务。

  ——全面深化党委政法委机构改革和公安改革、国家安全机关改革、司法行政改革,有效提升了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

  ——健全依法治市机制,组织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着力构建了高起点、多层次、全方位的法治建设工作体系。

  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在精耕细作下,今天的沈阳浸染法治底色,今天的沈阳人幸福感油然而生。


2011年,沈阳市大东区组织的自行车巡逻队在巡逻

  昔日回眸

  1981年,沈阳市委召开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在集中打击犯罪的同时,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同年10月,沈阳市委召开第一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提出实行包干责任制,各级党委对本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负责。

  1998年3月,市综治委下发《关于印发沈阳市城市居民区开展“创安”活动标准(试行)的通知》。

  1998年4月,市综治办决定在全市有条件的居民楼道中安装声控灯,制定《沈阳市“楼道亮化工程”实施方案》,并组成工程指挥部,截至同年底,全市共安装自熄节能灯23万盏,直接受益居民70余万户。

  2004年9月,沈阳市出台《沈阳市人民调解工作实施办法》,对人民调解岗位责任、纠纷登记、调解回访、档案管理、信息报告、联合调解、纠纷排查和表彰奖励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先后开展“纠纷大排查”“百日大调解”“三抓四防”和“万人大调解”等活动,把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200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校200米特殊安全保护区工作,建立起校园周边治安秩序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校内民警治安执勤站1132个,聘用720名专安队员,重新调整法制校长715名,整合校内外各种群众性防范力量2900多人,整改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1549个。

  2010年8月,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把沈阳市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10月,沈阳成为全国综合试点城市。沈阳市委、市政府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确定了“123456”工作总体思路。

  2012年8月28日,下发了《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平安沈阳”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2013年6月27日,在推进“平安沈阳”建设暨“全运安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推进“平安沈阳”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

  2013年至今,沈阳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


2013年,沈阳市的禁毒志愿者在街头宣传禁毒知识

  今朝一瞥

  “服务经济建规章,成立组织占一席,深入基层企情系,收案咨询合契机……”

  今年6月27日,坐在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老干部活动室里的78岁的原副院长张铁福,回忆起当年沈阳法院力促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经济建设的做法时仍然思路清晰。

  张铁福一边翻阅泛黄的笔记本,一边扶着花镜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沈阳中院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办公室,开展了‘天平杯’竞赛,还设立了‘院长服务日’,由院长、副院长带队,开着一辆‘小面包’去企业走访,就地办案,处理了很多‘三角债’,为企业解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就在老院长讲述当年法官走访企业做法的同时,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段文龙一行正在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就法院如何更好地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向企业征求意见建议。得知企业在具体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困惑时,段文龙表示将安排法院相关部门与企业对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我们企业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法院也为企业经营者提高法治意识、及时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提供了重要帮助。”企业负责人对沈阳中院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工作给予称赞。

  继往开来绘宏图,主动担当展作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宋诚告诉记者,全市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出台《沈阳市政法系统全面推进营商法治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出了一系列便企利民实事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执法司法措施。扎实开展了“万人进万企”活动,推动构建了政法领导干部主动服务、政法机关开门纳谏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做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法律咨询、风险控制、普法宣传和安全保卫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