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琴
于丽琴,一位从大连林海社区成立那天起就当上社区书记的人,一位能让居民从心底里说出社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幸福的人,一位社区公认的中国好人,一位让社区成员自愿跟从共建幸福家园的人。
社区幸福经验两次荣登央级平台
2015年9月,刚刚过完47周岁生日的于丽琴站在林海社区的小广场上,对着摄像机镜头,语气充满自信地讲述着林海社区楼院微治理的经验。林海社区作为全国社区层面典型,向全国近3000个县级以上单位展示了林海社区和谐稳定的幸福形象。
小社区出大经验真的不容易,但在于丽琴看来却是基层工作份内的事。在于丽琴担任社区书记的15年间,林海社区“三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被中央文明委在全国推广,由“三位一体”模式深入细化、创新完善的“楼院微吧”居民自治平台也被中央政法委高度肯定,并以现场会的形式在全国推广。2017年、2018年,创建的居家养老“林海模式”被全市推广。
心中有信念,行动才会有方向
林海社区是个中高档封闭小区,面积30万平方米,居民2158户,6474人居民素质相对良好。但在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初,林海社区也存在物业与业主之间常见的矛盾。凭着一股韧劲,于丽琴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终于找到了矛盾的关键点,搞清楚了社区建设的门道,在林海社区推行一个三方关联的社区建设体系: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社区居委会主任、业主委员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实行交叉任职,双向进入,三者之间信息互通、决策共商、利益共享。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林海社区利用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停车难、车站的设置、网球场使用、更新问题等以前非常棘手的难题。
点踩准了,百姓幸福感就强了
社区书记官不大,责任可不小。挑着这副重担一路走来,于丽琴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担当意识和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把一个小小的社区舞台经营得风生水起,赢得一片掌声。
在林海社区门口附近有一个私立小学,每到上下学时间,接送孩子的私家车把小区唯一的通道堵得严严实实。于丽琴组织社区“三位一体”管理委员会实地调查,拿出初步意见,并把私立学校校方及家长代表、管片交警、驻区单位代表组织在一起开协调会,大家一致表示支持社区牵头改善交通秩序。一周内,大家筹集到23万元,在校门前建立了环岛,上下学时间交警派警力在此疏导,物业员和居民志愿者配合指挥。
做生意的丈夫看着妻子于丽琴为社区操劳,心疼地埋怨:“咱家又不缺钱,你成天都是社区社区,心里还有没有我和儿子!”加班几个月没回娘家,于丽琴80多岁的老母亲烧了饭菜,送到社区,看着女儿忙碌的声影,咽下了许多想说的话……于丽琴想把家人都放在心头,但是社区这个大家的事情总是密密地摆在这个社区书记心头。于丽琴的无私情怀感染着社区干部,感动着社区居民,感召着驻区单位,大家凝心聚力支持社区工作。小区供暖不热、山体滑坡、室外防水、增设公交车站点等需要许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解决的大难题,在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下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与其吆喝鼓动,不如文化自觉
在林海社区荣誉室里,墙上挂满了40多个市级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光荣牌匾:“全国绿色社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辽宁省先进党总支”“辽宁省文明和谐社区”……抚摸着这些林海社区的骄傲,于丽琴眼里泛起软软的柔情:俺这个社区的老百姓都太可爱了,大家都太爱这个家了。
林海社区在以于丽琴为代表的爱家人的精心呵护下,长年坚持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交心活动,涵养出相识、相知、相认、相助的社区文化,到处散发着和谐安宁的幸福味道。
林海社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社区名片——社区林海节,被人们羡慕地称作“月月林海节”。这个节日打开了上百扇心门,牵起上千条邻里情,加深了邻里间的信任与合作,共同呵护幸福家园成了社区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辖区单位党组织以公益认领的形式,冠名12个林海主题节日,出钱出力,丰富节日内容,增加节日魅力。居民中的能工巧匠自己动手种花种草,把治理后的土坡变成了五色花海。楼前屋后的平安志愿者轮流巡更,小区从没发生过刑事案件。
林海社区成立15年,于丽琴的社区书记做了15年,15年的心血化成了林海点点滴滴的幸福,赢得了多方面的认可。于丽琴先后获得“全国志愿服务奉献之星”“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社区工作二十佳”“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好人”等40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