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找到“亲情介入”这把钥匙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铁岭记者 江海峰 | 发布时间: 2025-11-20 09:12

  “今后我保证不再滋扰彭家,也不再为迁坟的事闹了。”近日,调兵山市某村村民李某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这场僵持近1个月的激烈纠纷,在调兵山市综治中心的统筹联动与精准施策下成功化解。

  打破僵局的“钥匙”,是综治中心跳出常规调解思路精准提出的“亲情介入、情感疏导”核心策略。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6个月前的一场安葬。村民彭某为已故父亲选择坟地时,将其安葬于村公共坟场中李某已故长辈兄弟二人的坟茔之间。这一行为引起李某及其亲属的强烈不满,要求彭某立即将父亲坟茔迁出。此后,李某多次在酒后前往彭某家中滋扰,言语威胁对方家人,情绪一次比一次激动,矛盾逐渐升级。得知情况后,镇里立即将矛盾上报至调兵山市综治中心。

  中心接报后,第一时间组织公安、民政、心理疏导等多领域专业人员组成工作组开展联合研判,随后,中心提出“亲情介入、情感疏导”核心策略,建议工作组将调解重心转向李某最信任的儿子和儿媳。

  在调兵山市综治中心指导下,工作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开展工作,先与李某的儿子、儿媳深入沟通,说明纠纷脉络、法律后果及对家庭的影响,争取到二人支持。随后每次调解都邀请二人同行,从家庭和睦、父亲健康、法律后果及未来生活等角度,对李某进行反复耐心劝导安抚。

  工作组坚持每日走访李某的同时,还引导彭某换位思考,并带着彭某多次上门道歉表达诚意。在亲情的感化和诚意的传递下,李某对抗心理松动,最终接受“三年期满后迁坟”方案,并签订书面承诺,表示不再滋扰彭某及其家人。

  “对于当事人情绪偏执、行为极端的纠纷,借助其最信任的亲属进行情感干预与情理疏导,往往是打破僵局,降低对抗性与危险性的有效途径。”调兵山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汉波表示,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关键在于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了“指挥中枢”的统筹协调作用,有效整合镇村及政法各基层单位力量,形成化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