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盘山县高升街道村民宋某发现自家的宅基地角落里突然立起了一根崭新的通信电杆,水泥基座还带着未散的潮气。
“这可是我家盖房的关键位置!怎么不打招呼就立这儿了?”宋某气愤地找到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摊开图纸解释:“这施工方案早就报备过了,改不了。”
无奈之下,宋某赶到高升街道综治中心递交了调解申请。综治中心调解员接过申请单,立刻联系村委会工作人员一同赶往现场核查。经确认,电杆确实占用了宋某的宅基地。随后,调解员叫来了通信公司负责人张经理,开始了第一次调解。
“我们手续齐全,总不能因为一户人家改方案吧?”张经理的话刚说完,宋某就拍了桌子:“那是我的宅基地,我有使用权!”你来我往间,调解陷入僵局。第二次调解依旧不欢而散,宋某临走时撂下话:“再不挪,我就自己动手了!”
眼看矛盾要激化,高升街道综治中心当即启动层级联动机制,向盘山县综治中心请求支援。盘山县综治中心次日就组织召开案情分析会,决定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头突破。
第三次调解,调解员先把宋某拉到休息室:“老弟,你的诉求合理,但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通信设施是公益项目,完全移除也不现实,咱们能不能找个折中的办法?”另一边,调解员又和通信公司法务人员座谈:“你们施工前没征求宅基地主人意见,这程序上就有瑕疵,真闹到法院,你们未必占理。”
经过反复沟通,第四次调解时,张经理主动起身:“宋大哥,这事是我们不对,施工前没跟您充分沟通。我们愿意把电杆迁到旁边的公共区域,所有费用由我们承担。”宋某也松了口:“你们态度诚恳,我也理解通信建设的重要性,赔偿我就不要了,施工时需要帮忙尽管说!”
过了几天,通信公司顺利完成电杆迁移。
这场纠纷的化解,正是盘山县综治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的生动缩影。从村级疏导到县级联动,从情理疏导到法律释明,多级协同的调解模式,让基层矛盾在阳光下消融,为乡村和谐筑牢了坚实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