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物流仓库流水线上忙碌的李某某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意外的撞击会让她走上维权之路。李某某经沈阳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派遣至辽宁某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做物流分拣员。然而,上岗仅13天,她就在仓库内被叉车撞伤。事故发生后,李某某被及时送医,但责任的承担却陷入了“真空”——叉车司机、用工单位与派遣公司均对后续赔偿置之不理。突如其来的伤痛,加上无人问津的窘境,让李某某倍感无助。在多次尝试维权无果后,李某某了解到法律援助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到沈阳市和平区法律援助中心。
中心工作人员耐心聆听了她的遭遇,详细了解了案件经过和维权难点,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辽宁省法律援助条例》等规定,指导其补充相关材料。经核实,李某某系农村户籍,属于进城务工人员,且案件属于工伤赔偿纠纷,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中心立即第一时间受理此案并指派了经验丰富的法援律师专门负责。法援律师接受指派后,及时约见了受援人,详细了解案件情况,仔细梳理了证据材料。律师发现,此案事实清楚、责任明确,但难点在于:李某某因在家养伤,部分医疗票据不全,若坚持进行耗时的司法鉴定,反而会延长其获赔周期。
“我只想尽快拿到赔偿,把日子过下去。”面对李某某最朴素的诉求,援助律师决定将工作重心放在高效调解上。援助律师充分向李某某分析了利弊,在完全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了以调解为核心的解决方案。随后,案件在法院开庭。在庭审中,援助律师据理力争,表达充分,在调解中力争款项金额和支付时间,最终按受援人的期望调解成功。更令人欣慰的是,受援人在拿到调解书后,6000元的赔付款也随即到账,这场维权长跑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