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精打细算的法院“勤务兵”——记抚顺市东洲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佟飞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驻抚顺记者 江海峰 | 发布时间: 2025-11-04 08:45

  个人简介

  佟飞,1977年11月生,现任抚顺市东洲区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院党总支组织委员。在任8年间,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并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他先后被中国长安网、中央政法委评为“平安英雄”,荣获“全省岗位标兵”称号,并当选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火炬手。因在司法保障工作中的卓越表现,2025年10月,他荣获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人民法院司法保障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称号。

头题图,佟飞(右二)与执行干警研讨执行攻坚方案

佟飞(右二)与执行干警研讨执行攻坚方案

  办公费下降7.36%,维修费压降超三成,而庭审效率反而提升近40%——在预算有限的条件下,抚顺市东洲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佟飞以一套独特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实现了降本与增效的双赢。近日,这位善于“精打细算”的法院“勤务兵”,因其突出业绩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

  智慧赋能

  让保障跑出“加速度”

  法院的司法保障,远不止“管好钱袋子”那么简单,更在于为审判执行主业提供坚实支撑。佟飞深知,现代司法需要智慧保障。他主导完成了全院的信息化升级改造,让办公主楼和派出法庭共8个审判法庭全部实现高清数字化,庭审效率提升了近40%。

  效率的提升还体现在快速响应上。他创新构建的“1+3”保障机制(1个指挥中心+信息保障、安全保卫、舆情监管3个应急小组),成为应对重大任务的“快速反应部队”,将保障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三年来,这套机制已成功保障23次重大案件庭审,实现了名副其实的“零差错、零延误”。

  此外,在他参与设计和严格监督下,东洲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获评“全省优秀诉讼服务中心”,这些扎实的创新举措,为审判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加速度”。

  精打细算

  把“紧日子”过出“高效能”

  直面全市基层法院中最小的预算规格,佟飞的秘诀是“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他带头“自力更生”的精神感染了整个团队:组织同事自己动手修补地砖、墙面,2024年,全院审判庭和人民法庭维修仅支出材料费29.7万元,省下大量人工费;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植树护绿,节约绿化费用。

  在车辆管理方面,他推行科学调度制度,通过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行驶轨迹,对同方向出差人员实行拼车制度,最大限度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在差旅费管理上,他严格执行三级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支出。对办公用品实行限量发放、以旧换新,将食堂的大号餐巾纸换成小号,这些细节处的精打细算,让节约意识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环节。

  最体现管理智慧的是编外人员管理改革。面对经费压缩的困境,他经过深入调研,在2024年下半年精简34名编外人员。通过科学排班,用7名司机保障12辆车,两名保洁维护整栋楼卫生。同时加强对留用人员的培训,工作质效不降反升。

  2024年,全院多项支出显著下降,维修(护)费降幅33.17%,被装购置费支出降幅75.05%,委托业务费支出降幅57.22%……真正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

  担当在前

  他是值得信赖的“勤务兵”

  在同事眼中,佟飞是遇事冲在最前的人。每逢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那句“办公室的同志先上”。防汛期间,他连续多日吃住在单位,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冬季扫雪除冰,他凌晨就到岗组织清扫;在保障重大案件审理时,他经常连续工作,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

  这种担当更体现在对审判执行核心任务的支撑上。他推动建立的执行联动快速响应机制,年均协助执结案件超百件。有一次,执行局需要在凌晨对一批“老赖”采取突击行动,佟飞提前调配车辆、安排后勤保障,带队跟随执行团队深入现场,为攻坚“执行难”提供了坚强后盾。

  在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他勇挑重担,经常加班到深夜研究方案。诉讼服务中心改造期间,他连续一个月驻守工地,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同事们都说:“有佟主任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正是这份担当,让他成为了法院干警信赖的“勤务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佟飞说,他的目标始终是“三个零”:保障零延误、服务零差错、安全零事故。这位法院“勤务兵”,正用精细与担当,默默托起东洲区法院的核心运转。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