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丹东匠心独运绘就平安画卷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17-09-06 09:19
  一泓江水,碧涛奔涌。徜徉在鸭绿江边,只见花团锦簇,江鸥翱翔,江边公园里传来孩子们的阵阵笑声,令人舒适惬意。在丹东这个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最美的季节里,“喜迎十九大·平安辽宁行”采访团走进了它,慢慢展开它的平安画卷。
 
  特殊的地域、特殊的印记,注定了丹东的平安建设特别引人关注。近年来,丹东的平安建设者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倾力打造富有边境城市特色的平安工程。
 
  用工匠精神编织精密的边境巡防网,真正做到无漏洞、无盲点。在振安区的边境区域,经常能看到2—4人一组的边防官兵带领巡逻队员巡逻——这是振安区打造“平安边防线”的一景。边境地区治安情况十分复杂,振安区构建了以公安民警边防官兵为骨干、专职治安巡逻队为主要力量、其他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治安巡逻体系。其中,各类兼职义务巡逻队、志愿者巡逻队人数过千。这里的治安问题得到整治,矛盾纠纷得到化解,流动人口管理也取得了实效。
 
  用工匠精神服务民生于细微之处,踏实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精品工程。元宝区政府在金山开发区进行土地征收过程中,向元宝区人民法院申请对260户人家强制执行征收,负责此类案件的法院行政庭庭长付宏伟并没有简单地裁定了事,而是走进每个被征收户家讲法律、讲政策,待被征收户对相关事宜清楚明了后,有245家住户主动搬走,仅15家住户被强制执行征收,最终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此外,丹东独具匠心地成立了丹东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丹东市规定,医患发生纠纷时,赔偿金额若为1万元以上的,医患之间不得“私了”,双方必须到丹东市医调委进行解决。这种丹东独创的带有“强制”性的调解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医闹”问题和患者处于弱势的问题,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4年来,丹东市医调委化解医患纠纷252件,“医闹”在丹东已经成为低频词。
 
  用工匠精神创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百姓满意度大幅提升。创新是工匠精神之一,社会治理创新是主动适应平安建设的体现。今年丹东创新提出了“1+2+N”思路,即,以最终建成一个适合全警实战的公安应用平台为建设目标,以公安、社会视频建设和公安内部、社会数据整合为两条建设主线,以各警种按需开发建设N个功能实战模块为基础,全力打造立体化科技监控网络。大数据和可视监控,为治安管理添上了翅膀,老百姓的安全感也随之倍增。
 
  工匠精神是对事业的信仰、忠诚与担当。记者在丹东平安建设者身上看到了这座城市深化平安建设的坚定决心。丹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延春说:“丹东用工匠精神落实‘1353计划’,推进‘三大专项行动’。健全人性化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做好服务丹东振兴发展各项工作。”
 
  不浮,不躁,丹东的平安建设者们以坚定、精心,诠释了工匠精神,打造了平安精品,并受益于此。边境平安,社会平安,平安丹东生机勃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