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检察院的法治副校长们用学生们听得懂、易共情的语言,细致剖析涉欺凌案件背后的法律后果与情感伤害,手把手教孩子们“识别欺凌信号”“拒绝沉默旁观”“合法求助维权”。
法治副校长开讲
本报讯 日前,在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小学的校园里,一场场“量身定制”的法治盛宴正温情开讲——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检察院的法治副校长们将“防欺凌”法治课送进校园,为全区4000余名中小学生筑起法治屏障。
“大家觉得,校园欺凌是不是违法犯罪?”在沈阳市第一七五中学与沈阳市青松中学的课堂上,未成年人检察“家宁办案组”员额检察官张佳宁的提问,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思考热情。她没有机械地宣讲法条,而是精准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校园欺凌常见的肢体冲突、言语羞辱,到隐蔽的社交孤立、网络谩骂等内容,细致剖析每一起涉欺凌案件背后的法律后果。
“老师,课间和同学追着跑,不小心撞到对方,这算不算欺凌呀?”苏家屯区沙柳路小学的法治课堂上,一名学生举起手,稚嫩的提问让教室里热闹起来。这恰好成了法治副校长姚丽授课的素材。她顺势将“区分玩笑与欺凌”作为教学重点,从学生们最熟悉的日常切入——“课间打闹没轻重,会不会让同学觉得不舒服?”“分享零食时故意藏起来,算不算欺负人?”一个个贴近校园生活的场景,像一把把温柔的“标尺”,帮孩子们一点点厘清“玩笑”的边界,认清“欺凌”的模样,并让孩子们将安全意识牢牢记在心间。
校园法治课的打开方式,远不止“端坐听讲”这一种模式。在民主街小学的教室里,法治副校长李想像朋友般和学生们唠起“欺凌那些事”,温柔的语调消除了距离感,让学生们渐渐放下拘谨,主动敞开心扉,分享起自己遇到的困惑与烦恼;金桔路学校的操场上,法治副校长柏泽浩跳出课堂的局限,以更开放、更自在的形式开展宣讲,阳光洒在学生们的笑脸上,法律知识也变得鲜活起来;湖西街小学的课堂里,法治副校长芮雪巧设校园场景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应对方法,在轻松的交流中,避险技巧不知不觉就记在了心里。
原本带着严肃底色的法治课,在法治副校长的巧思下变得生动鲜活,学生们听得专注、讨论热烈,法治的声音就这样悄悄融入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