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葫芦岛市龙港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始终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矛盾通过前端防控体系消化在萌芽状态,构建了以“老肖调解室”为中枢的多元化解综合体系,联合打造婚姻、家庭、道交、物业、劳动争议等专业化的调解模式。
“四通八达”调解室
肖九思是“老肖调解室”的发起者和“室长”。2019年10月,从龙港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休的肖九思,积极投身人民调解工作,与龙港区人民法院的6名人民陪审员组建了“老肖调解室”的初始班底。
“某工程公司拖欠了我们19个人20多万元的工资,投资方、建设方、一包、二包、包工头不是‘躲猫猫’就是‘踢皮球’,后来起诉到龙港区法院,‘老肖调解室’真好使!”在调解某工程公司拖欠石某海等19人20多万元工资的矛盾纠纷中,投资方、建设方、一包、二包、包工头互相扯皮。多次讨要未果,石某海将五方作为被告诉至龙港区法院。“老肖调解室”人民调解员多次做调解工作,让农民工兄弟很快拿到了拖欠的工资,避免了矛盾发酵升级。
“老肖调解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法院调解“办公室”,而是盘活了龙港区所有调解节点资源,形成了系统化、网络化综合矛盾化解体系的中枢。“节点”即具有调解职能的社会组织,包括龙港区“八街一乡”的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员等基层组织、人员,保险协会、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等专业行业调解组织,还有信访、行政机关的矛盾化解组织机构等。
经验
通过这些“节点”,“老肖调解室”把矛盾纠纷化解的触角直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一线,实现了真正的“溯源”。
审调内外“双循环”
通过“老肖调解室”,龙港区法院将分散在基层组织、行业调解协会、行政调解组织、信访组织的各调解节点整合成在政府主导下的综治工作系统化、网络化调解大格局。组建由人民调解员组成的诉前调解团队和由员额法官组成的速审速裁团队。利用辽宁省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龙港区综治网格化平台、移动微法院平台,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矛盾纠纷到达“老肖调解室”,“老肖调解室”组织员额法官、法援律师、特邀调解员、法院聘任调解员进行适时调解。能当场化解的,可以进行司法确认、出具调解书;不能即时化解的,引导进入法院诉讼,当事人可以立“诉调号”,在此流程中,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再次进入“老肖调解室”,而这一环节的调解是法院内部的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调解,调解成功出具调解书,履行出具撤诉裁定;对于调解未成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子,转入速裁团队速审速裁;疑难案件,分至综合审判团队。
经验
经过流程中的“层层分流”,实现了能调则调、简案速审、繁案精审的“门诊室”办案。
“集合”调解效果良
去年7月25日,龙港区法院立案庭向“老肖调解室”移送了一起涉及16人诉某街道某村委会及某村民组的案卷。原告方诉求撤销被告某街道某村某村民组2024年7月15日作出并公布的《集体资金分配方案一》及《集体资金分配结果公示》。该案涉及人数较多,且处于村民自治范畴,适合在立案前以调解的方式进行解决。
“老肖调解室”接手案件后,经过研究案卷,告知代理律师与村民进行沟通,并积极协调组织调查核实工作,以期第一时间摸清案件全貌,为立案庭的立案决策提供依据。
经过与某街道某村及某村民组领导的沟通协商,决定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代理律师及村民代表参加,以全面了解村、组决策的全过程及相关政策依据。
经过深入研讨交流,得出结论,某村民组村民此次分配占地补偿款属于村民自治范畴内事务;涉诉的某村民组16名村民并非本次占地地块的应有人,不具备分配资格。调解员与律师进一步交流,希望在维护村民权益的同时,协助村委会、村民组及法院做好村民的解释工作,避免村民产生误解。两位律师欣然接受调解室的意见。
经验
本案通过组织听证会等调解方式,充分尊重村民自治原则,依法依规处理纠纷,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又维护了村、组决策的合法性,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益借鉴,有效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