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朗气清,微风送爽。“护航新突破 法治新担当”——全国省级法治媒体社长(总编辑)辽宁行宣传活动如期而至。9月22日,来自全国26家省级法治媒体的朋友们从天南海北赶到沈阳。沈阳人管客人叫“且”。来“且”了,就是大喜事。此行一周,采访团将行走辽山辽水,用脚步、用真情感受辽宁,用笔尖勾勒辽宁政法队伍护航“辽宁号”的昂然英姿。
有“且”自远方来,不亦“支棱”乎?“支棱”也!
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张小龙(右),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米德龙(中)共同启动本次活动。
9月22日,辽宁法治报的工作人员怀着满心的期待与热情,早早地就来到了沈阳桃仙机场和沈阳北站。他们在人群中翘首以盼,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来自全国26家省级法治媒体的朋友们。
人群熙熙攘攘,辽宁法治报的工作人员们手举着醒目的欢迎牌,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迎接远方的客人们。“一路向北,沈阳最美。我们从上海来,虽然下飞机有点冷,但你们的热情已经温暖我了。”上海法治报编辑王飞说。
9月23日,辽宁行宣传活动第一天。采访团先后走进鞍山市公安局、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省第二女子监狱、省人民检察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相关工作亮点进行采访报道。
上午,在鞍山市公安局云智慧中心“钢都义警”服务中心和鞍山市站前万象汇商场,采访团实地观摩和了解了“钢都义警”参与安全防范、服务群众工作情况。“群防群治是社会力量参与违法犯罪防治、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形式。鞍山市公安局‘钢都义警’志愿者队伍形式新颖,很具地域特色,让我们眼前一亮。”山东法制报记者陈瑞阳感叹道。在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鞍山两级法院法官代表们通过优质化庭审概念和流程讲解、示范观摩庭展示、采访交流等形式,向采访团推介庭审优质化工作。“鞍山法院敢创新、举措实,通过推行庭审优质化,以小切口提升了司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加强了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任,最终实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目的。”采访团记者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下午,在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采访团听取了“沈阳司法融易办”清风主题项目建设情况,在办事大厅现场体验沈阳市司法局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采访团亲身体会到了“沈阳司法融易办”给申请人带来的方便、暖心、高效的服务。在省第二女子监狱,采访团走进监管区,参观了罪犯改造现场、罪犯监舍、罪犯伙房等地,省司法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高长生介绍了辽宁监狱系统狱务公开、“减假暂”案件办理、心理矫治、生活保障等工作开展情况,采访团切身体验到了辽宁监狱的文明规范管理。
一网统管、一号统办、一站式解决……在省高级人民法院,采访团通过观看“云审判”应用和审判执行质效管理平台演示,“零距离”了解法院如何利用大数据加强审判管理提高审判质效。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省人民检察院,在二楼展厅,大家集中参观了“追寻辽检印迹 抒写时代华章”砥砺前行的辽宁检察主题图片展,省检察院副检察长贾海洋向采访团介绍道,“辽宁检察机关以‘三个一’的核心目标扎实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抓住人民群众关注关切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各项检察职能,协同相关各方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9月24日下午,采访团分别来到盘锦市和锦州市实地采访。作为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的首个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红海滩司法保护基地,盘锦中院探索环境资源案件“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模式,践行生态立体修复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采访团关心的基地职能问题,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曹锦丽作细致介绍,“基地重点承担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环境资源执法司法研究平台、环境司法教育宣传阵地四大功能。”
在未来的几天里,采访团还将深入营口、丹东、铁岭等市县采访,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用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深入挖掘辽宁政法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共同探寻辽宁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思路,向全国传递辽宁政法好声音、讲述辽宁政法好故事。
一张张温暖的笑脸,迎接来自全国的客人们。
忙里偷闲,“采访”采访团成员。
来自重庆法治报的同仁们感叹沈阳“老铁”热情如火
采访团到省法院观看庭审直播
参会人员将目光聚焦到辽宁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采访团在省检察院参观主题图片展
采访团了解鞍山法院庭审优质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