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025“沈警先锋”主题宣传活动第一站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11位来自基层一线的社区民警、辅警及讲述人,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不平凡的故事,那些关于守护、关于坚持、关于热爱的点滴,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感受到了藏蓝警服下跳动的赤子之心。
活动现场
社区里的警民情
“我刚到社区就被王姨拽住,让我抓住偷她白菜的人。”沈阳市公安局沈北新区分局道义派出所二级警长刘倩的开场白引得现场一阵笑声。但笑声过后,是深深的感动——王姨月薪仅3500元,却连续5年为失独老人采买秋菜。“这事我得管。”但当时小区放眼望去是成片的白菜,想解决问题根本无从下手。刘倩把王姨送回家,然后买了一车白菜填了回去。王姨一下楼就看见楼下这满地的白菜,马上露出了笑脸。那张笑脸,刘倩说她现在还记得。
刘倩讲述的“三心”调解法——耐心倾听、公心裁决、巧心破局,让社区警情量同比下降81.25%。“当我把剑拔弩张的两个人变成了握手言和的朋友,当我把园区的‘刺儿头’发展成自己的联防队员,雨天里会有人下楼为你撑上一把伞,雪天入户宣传反诈会被人请进屋里喝上一口热茶——到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一身藏蓝的意义。”刘倩的话让现场不少观众红了眼眶。
“随叫随到”的承诺
“一个月前,我第一次采访他,那天清晨七点,他站在警务室门口,警服笔挺,手里握着厚厚的笔记本。他跟我说,社区工作其实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但是把每一件小事做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就是大事。”沈阳广播电视台直播生活栏目记者李世春动情地讲述着56岁社区民警隋修礼的故事。沈阳市公安局苏家屯分局湖西派出所三级高级警长隋修礼的手机里有45个社区群、460个企业群,每天上千条信息从不停歇,他的“五四三二一”工作法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经典教材”。
李世春现场展示了隋修礼的笔记本,这本磨破皮的笔记本里满满记录着楼道杂物如何被清理、暴雨后的屋顶如何被堵好、居民如何握手言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笔记本扉页上的10个字,被隋修礼用30年的坚守写成了最动人的答案。
三代警徽的传承
“祖父的警徽,父亲的肩章,母亲播放的《重案六组》,构筑了我从小对‘藏蓝’职责的向往。”沈阳市公安局辽中分局茨榆坨派出所副所长刘思彤的讲述充满温情。这位警察世家的女儿,在离派出所最远、交通最不便利、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村设立了“思彤小站”,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从帮大娘补办身份证到组建辽中区第一支村级义务消防救援队,从化解田间纠纷到阻止“杀猪盘”诈骗,刘思彤用裤腿上的泥和鞋里的沙,诠释着新时代社区民警的担当。当台风“格美”来袭时,她和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抽水救援;村民不文明祭祀引发火情,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火势。“虽然每天在田间地头里都是裤腿有泥、鞋里有沙,但我依然坚守着三代警徽传承下的初心。”刘思彤的话掷地有声。
创新与传承的交响
活动现场,一个个鲜活的基层创新案例令人眼前一亮:“加减乘除”反诈工作法、“围炉夜话”社情民意收集机制、“反诈集市”前端防线……这些诞生于泥土的智慧结晶,正是沈阳公安“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基层民警的价值,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脚踏实地的工作,以热爱,护平安。”全国先进工作者、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五三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张德柱的总结道出了社区警务的真谛。
这或许就是“沈警先锋”最动人的启示:平安中国的根基,正深植于这些看似平凡却饱含深情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