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本溪市明山区创新构建“四所一庭”联动纠纷化解体系,凝聚矛盾纠纷破冰合力,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
构建新机制
多元化解有力度
作为本溪市“人口大区”,近年来,明山区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协调联动深度融合新机制,推动政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向社区前置、向矛盾纠纷源头延伸。
在街道层面,明山区建立起由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指导法官)组成的7个“四所一庭”联调小组,由街道政法委员(党工委副书记)牵头,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共享、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纠纷承接处置、联席会议5项机制,每月至少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有效利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近日,明山街道永利社区一门市商户连续两次因下水道堵塞导致室内被污水浸泡,许多物品受损。经房产所现场勘查,下水井内含有沼气,需要释放一周,在此期间,商户关店后将自来水阀关闭,防止夜间无人再次返水。但此举导致该楼一双职工家庭连日用水困难,双方产生矛盾。社区和派出所调解未果,便将此情况上报明山街道,并向明山区司法局明山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7月30日,明山司法所组织商户和居民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员劝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双方达成和解。隔天,下水道维修工程正式开工。
培育新模式
触角延伸有广度
明山区在全市率先采用司法局招聘、司法所管理、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使用的“局聘所管委用”模式,选聘2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充实到街道 “四所一庭”及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采访中,区司法局卧龙司法所所长程作林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调解故事:
2023年8月,卧龙街道居民姜某被曲某养的猫抓伤,随后在医生建议下接种了狂犬疫苗。此后,姜某联系曲某协商赔偿事宜未果,便到明山区人民法院卧龙人民法庭准备起诉曲某。
承办法官林海涛考虑到此案金额较小且有调解成功可能,便将此案转到卧龙司法所。人民调解员李兵立即联系了姜某和曲某,将双方请到司法所进行调解。
见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李兵从情理法三方面进行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曲某当场支付姜某医疗费及交通费800元,双方握手言和。
凸显新成效
服务群众有温度
“四所一庭”机制锚定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工作目标,通过“一对一”和“一对多”方式实行对接,充分发挥基层政法单位各自职能优势,合力定分止争。
围绕提高联动效能,明山区凝聚基层资源,就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联调案件119件,成功化解74件,既减轻了群众诉累,又节约了司法成本,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此外,以“四所一庭”为依托,明山区不断完善基层调解网络,积极推动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以新明街道为示范点,在程家社区成立“程”心调解团,建立自治调解“1+1+N”工作模式,即1个核心(个人调解室)+1个智囊团(调解人才库)+N个网格居民(居民自治调解队伍),吸收一批有法律知识、有充沛工作热情的志愿者共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