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新市细河区致力于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系统设计,夯实基层基础,走出一条有效融合“线上一平台、线下一张网、现场一中心”三个环节,构建“访—调—立—审(裁)—执”一体式服务模式,把小矛盾小问题解决在基层、大问题大风险解决在市域的基层治理新路子,打造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细河样板”。
用好“一平台”
社会治理有“速度”
细河区积极响应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升级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诉求“一平台”的高效融合与运作。这种整合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而且通过“12345”热线和“阜政通”平台的无缝对接,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诉求解决渠道。在智慧细河指挥中心的统筹下,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合署办公,确保了接办件的一口分流、一口办理、一口回复、一口统计,极大地提高了办理群众反映事项的速度和质量。
得益于这一高效平台的建设和运营,2023年细河区“12345”平台共受理诉求14428件,办结14428件,办结率达到了100%,满意率为98.07%,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而“阜政通”平台也达到99.77%的办结率和90.42%的满意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细河区对快速响应机制的明确和执行,特别是“1+1+7”工作模式的实施,确保了群众诉求能够迅速得到受理和答复。
此外,细河区实行首问负责制,要求首先受理的单位和人员对群众诉求负责到底,确保了问题处理的连贯性和彻底性。同时,区委督查室的全程监督,确保了工作流程的高效执行和责任的落实,有效避免了推诿和延误现象发生。
完善“一张网”
社会治理有“广度”
在细河区,线上平台的高效响应为社会治理注入了速度,而线下问需的“一张网”则拓展了治理的广度。
在这张网中,街道(乡镇)作为一级网格,由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担任网格长,统筹大局;社区(村)为二级网格,由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主任担任网格员,深入社区村居;小区则细化为三级网格,由社区“两委”成员、村干部等担任网格员。
玉丰街道华南社区人员构成复杂,基层治理难度较大。然而,社区通过创新网格员的称呼——“小巷总管”“小巷主管”“小巷管家”“小巷管事”,增强了网格员的责任感,也让居民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求助对象。每一名网格员的姓名、电话及职责都公开张贴,提高了治理工作的透明度和便捷性。
集成“一中心”
社会治理有“精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细河区的“一中心”正是这样一件利器,它通过精心设计的章法和举措,为矛盾调解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站式”化解机制是“一中心”的另一大特色。它整合了信访接待、诉讼服务、劳动仲裁、公共法律服务等资源,打造了一个闭环式的社会治理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注重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真正实现了让信访群众“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2023年,调解员宋雅君接待了两名当事人,双方为两家长期合作的企业,一方为另一方垫资40000多元粮油销售款,因为垫资行为横跨2年多,其间又因为双方未能及时对账,导致双方在垫资数额上有争议。
宋雅君没有简单地处理数字,而是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通过耐心的沟通和专业的调解,帮助双方理清了款项,更重要的是,她让双方重新认识到了合作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宋雅君的3次主持对账,双方不仅解决了争议,还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这样的结果,正是“一中心”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