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成为大连市中山区平安建设最大的受益者。
近年来,中山区始终把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筑牢平安稳定的根基、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让群众生活更加安宁。
广泛开展平安志愿服务
在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配送员们不仅是平安志愿者,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海之骑”。
近年来,中山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
自中山区平安办印发《中山区健全“滨城卫士”平安志愿者管理服务体系工作方案》后,全区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等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纷纷组成志愿服务队,“海之骑”和葵英街道的“红袖标”等各具特色的平安志愿者活跃在城区大街小巷,为守护辖区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辖区内各单位还发挥专业领域优势,按照专群结合、以专带群的原则,组织成立应急、医疗、法律、教育、心理等特色鲜明的平安志愿服务队,开展专业化服务。
今年1月27日,桃源街道环山社区“滨城卫士”平安志愿者闻到楼道内有刺鼻气味,怀疑燃气泄漏,立即上报社区,后燃气公司人员到场,经检测是一户居民家中燃气泄漏。由于发现及时、处置得当,避免了一起燃气爆炸事故,居民们都说:“‘滨城卫士’真是好样的!”
“联调”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老虎滩街道中南社区一楼一户居民和二楼邻居有了矛盾,一气之下关闭了水阀,导致二楼以上居民都无法使用卫生间,大家吵着要去法院起诉。面对此情况,社区及时启动“连心调”工作机制,法院、司法所、派出所、律师、街道平安办和社区组成联合调解团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邻里之间的矛盾化解了。
近年来,中山区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出台具体办法,全力构建“连心调”大调解格局。司法局、法院、公安和各行政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形成运转高效、衔接顺畅、相互补充的工作体系,实现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推动“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调解工作取得实效。
各街道成立街道“连心调”工作室,统筹调配街道内的各类调解资源,跨社区开展疑难复杂矛盾调处工作,并广泛组建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发挥熟悉群众工作的优势,充分挖掘社区内的各类资源,积极发展“个人品牌调解室”,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平安宣传活动日益深入人心
通过不断创新平安宣传的形式和模式,中山区采取群众最喜欢、最便利的方式,把群众需要的日常安全防范常识送到群众家门口。
2月4日,葵英街道石葵社区网格员在巡逻中发现楼院内张贴银行贷款信息,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实情况发送到“网上居民之家”,并组织志愿者对相关非法广告进行了清除,有效避免了群众受骗事件的发生。
针对群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山区将宣传阵地向网络空间拓展,在全区开展了“网上居民之家”建设,整合了1725个微信群组,覆盖到全区85%以上的家庭,每日利用微信群开展平安宣传。
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中山区组织政法机关、金融机构走到社区楼院,定点开展平安教育,引导群众认清非法集资类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的实质。
通过采取群众“自己说自己做”的方式,中山区还号召街道社区和单位制作命案防范小视频12个,向群众生动宣传自我防范常识,受到基层工作人员和辖区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