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红色网格”活力满格——营口市西市区打造网络化基层治理体系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张梦颖 本报驻营口记者 齐岚 | 发布时间: 2024-08-06 09:52

  在营口,有一种“网格”红,见证了滨海西市的地域特色,也深耕了基层治理新模式。

  “1+X”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在平安治理工作中,营口市西市区在每个网格组建了“1+X”工作团队,即以1名网格员、N名网格服务员为基础班底的基层治理队伍。

  161名市、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社区担任专职网格员,按照“网格员+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监督员”的配备模式,同时注重整合物业公司、“两新”组织、驻区单位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网格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为基层提供物质、资金、人员等保障。研究制定了《网格员管理办法》,建立了考勤请假、走访报告、联席会议、网格员AB角、街道“吹哨派单”等网格运行机制,使网格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同时,建立了下沉网格员问责追责机制,进一步理顺了网格员与派出单位的职责关系,将网格员考核结果与派出单位奖惩挂钩,防止派出单位当“甩手掌柜”,推动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全链条社会治理责任体系。该区还积极推荐优秀网格员参与“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先后有9名网格员获评“最美网格员”称号。

  “精细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居民通过网格微信群可以进行问题反馈并评价事务办理效果,破解各种烦心事和闹心事……”在西市区,群众有诉求,只要点点手机就可以“唠一唠”。

  在西市区委政法委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还在基层社区设立的综合窗口体验了“一门式”“一窗式”服务的“网络化”魅力。

  西市区组织85个机关事业单位、854名在职党员深入网格,实现为民服务常态化,并组织广大党员根据爱好特长组建“政策宣讲”“医疗卫生”“治安巡逻”“民事调解”等服务团队,定期走进基层开展“组团服务”,累计开展“组团服务”320多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760多件。结合实际,设置了社区大讲堂、党建书吧、四点钟学校等功能室,满足基层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西市区注重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打造了33个“爱心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提供临时休息、手机充电、免费饮水等服务,并积极引导“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争当社区网格的安全巡逻员、环境美化员、民意收集员等,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红色主题”优化服务

  在西市区最令群众称道的“红色物业”,立足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议事协商机制,定期召开三方议事会议,共同倾听居民心声,商讨化解水暖漏水、电线电路老化、下水道淤塞等物业方面问题,实现社区治理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社区还依托小区物业用房,建立了“红色驿站”,为小区内的党员群众提供党建活动、收寄快递、血压检测等服务。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小区网格员、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成立“红色管家”,在小区内当好声音传递员、楼栋事务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和平安稳定巡防员。

  五台子街道华安社区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建立了“物业红色驿站”,将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服务资源合理分配到“红色驿站”中,积极参与燃气排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为小区治理贡献力量与担当。渔市街道西大庙社区将党支部建在物业上,集合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服务团队、网格管理队伍各类服务资源,在福利园小区成立了“红色物业”联盟,为辖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红色物业”成立暖心服务驿站,打造小区居民“家门口”最接地气的服务阵地,实现物业服务与社区管理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