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深入地头 调出甜头 走进心头——宽甸检察院干警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丹东记者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24-05-20 08:57

  检察院干警到村里能干啥?当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茧场村村民看到宽甸县人民检察院法警单连辉的时候,心里满是困惑。在村民们的认知里,到村里办案、化解矛盾的,基本都是公安机关的人或是司法所的人,现在村里来了一位检察院的人,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位检察院的人干的活,解开了村民们的疑惑。

  2023年6月,丹东市开展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宽甸县检察院干警们下基层,走进乡村,开始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耕作。他们了解社情民意,用真心真情化解矛盾纠纷,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实现治理得“力”、服务有“效”,切实为群众解决了烦心事、难心事,为创建平安乡村贡献了检察力量。

  化解矛盾他真“好使”

  从宽甸县城出发,开车走60多公里的山路,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茧场村。自从单连辉下基层到这个小山村,他就经常往返在这条山路上。每次到村里,他首先到村委会,把自己记录的村情台账翻开,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矛盾纠纷,哪些需要帮助村民解决的困难。

  打开账本,指着其中一页记录,单连辉向记者讲起了他进村不久化解的一件矛盾纠纷。村民张某家不慎着火,火势蔓延将邻居刘某家的林木烧毁,受损林木共计200余棵。刘某向张某提出赔偿其林木损失4000元。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却无法达成赔偿协议,争执不下,矛盾持续发酵。

  单连辉得知此事后,到村“两委”详细了解事件经过,又找到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耐心倾听双方陈述。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向当事人释法说理,缓和了当事人的对抗情绪。在单连辉耐心细致的劝解和引导下,张某同意为邻居补种所有被烧毁的林木,张某和刘某互谅互让,矛盾纠纷化解了。

  茧场村“两委”成员和村民都说:“多亏了有你,他们两家重新和好了。”

  初战告捷,不仅增加了单连辉化解矛盾纠纷的信心,也使村民们对单连辉有了新的认识。

  随后,单连辉又化解了村民于某与邻居因田间地头的琐事引发的纠纷,通过释法说理,宣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刑事和解规定,最终促成双方互相谅解。

  从此,村民认为检察院的人“好使”,有啥矛盾纠纷就想着找单连辉帮助解决。

  台账手册记着牵挂

  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从一本册子一本台账开始的。

  每名宽甸县检察院干警到村子里,第一件事情就是与村委会、村民代表座谈沟通,按照“人、事、地、物、组织”等要素,将村内的基本情况一一记录。对于尚未化解的矛盾纠纷、存在激化风险的隐患争端进行重点关注。

  夏天,赶上雨天,单连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脚深一脚浅,鞋袜沾满了泥浆;冬天,山村的路上冰雪难融,走起路来需要格外小心,稍不注意就会打出溜滑。为与村民们拉家常、讲政策、解民忧,他基本“扎”在了村里。

  在走访中,单连辉将排查的矛盾纠纷记录在册,把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记录在册,然后进行反思总结,发现更好的化解矛盾的思路和办法。

  即使在手术住院期间,单连辉也坚持每周与村委会联系,关心矛盾纠纷动态、研究成因、分析形势、落实责任,并将每一次沟通结果、每一次事态进展及时更新在台账和手册中。

  单连辉说:“小册子和台账记录着我下沉工作的历程,也记录着我对茧场村的牵挂。”

  村民法治视野越来越宽

  在乡村,检察干警发现,很多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是群众不知法、不懂法,更不会用法。于是,他们结合自身检察工作特点,积极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的法律咨询服务,开展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让法治文化进乡村、入民心,不断拓宽群众的法治视野。

  某村村民李某对多年前的离婚纠纷判决不满,在检察干警普法宣传中知道了检察院的监督职能,想要向检察院申请对该判决进行监督。检察干警在与李某交谈中,发现李某对相关的法律规定及程序缺乏了解,于是便耐心向其讲解了相关的规定和政策,同时又针对现阶段的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在详细释法说理后,李某对答复特别满意,对检察干警说:“感谢你为我把事说明白了,问题终于知道怎么解决了。”

  检察干警下基层,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让群众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对检察官等司法人员的基本职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遇事守法、讲法、依法的意识,平安乡村建设得到进一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