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区是锦州市的中心城区之一,辖区10所小学在近70平方公里内星罗棋布,古塔区人民法院一直守护在孩子们的身边。2022年11月,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完毕,古塔区法院随后针对案件向古塔区教育局发出了一则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司法建议,精准消除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盲区”。
千方百计 找准案件根源
在这起案件中,多名未成年少女受到严重伤害。虽然犯罪分子得到严惩,但主审此案的古塔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潘莉莉却久久不能释怀。“被害人都是未成年人,有的甚至不到14周岁。”谈起制发司法建议的初衷,潘莉莉说,“想到孩子们的遭遇,如果把结案当成工作完成,我内心难安。”
但是潘莉莉心里也清楚,这样的司法建议并不好发。“案件数量少,卷宗也几乎不涉及案件原因。”潘莉莉告诉记者,最为关键的恰恰就是找准问题的根源,司法建议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可行性,行政机关怎么落实,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想要找准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当事人聊一聊,但涉未的案子该怎么聊呢?潘莉莉一方面恶补心理学知识尽量避免二次伤害,一方面多次与监护人沟通充分尊重家长意见。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名被害人愿意向她讲述自己“掉进陷阱”的过程。
诊脉开方 做到有的放矢
潘莉莉十分珍视这番讲述,认真分析被害人的讲述,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为孩子们的未来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
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分子为引诱未成年人一步步踏入陷阱,先主动借出一定数额的金钱,然后再以债务相胁迫,以暴力手段将被害人拉入深渊。针对孩子表示“不知道借钱是为了伤害我”的情况,司法建议提出,“学校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针对孩子讲述的“那些人一吓唬就不敢说”,导致了案件在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没有及时被发现的问题,司法建议提出,“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宣传, 增强学生预防违法犯罪意识, 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的责任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自我防范能力。”
潘莉莉得知,在有些被害人被犯罪分子控制后,学校以为孩子在家,家长却以为孩子在正常上学,针对“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知道我在哪里”的现象,司法建议提出,“教育学生是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紧密结合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应当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络,推进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现代信息化手段的作用,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动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研究落实 多方联手护童
“接到司法建议之后,我们立即进行了研究落实,要求各校不断拓展德育教育、法治教育内容,进一步强化家校联系。”古塔区教育局局长王向国表示,真诚欢迎人民法院继续提出宝贵建议,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落实得怎么样,关键在学校。古塔区保安第二小学副校长宋翠梅告诉记者,保二小学在“德育早餐”“红领巾广播站”等校内宣传平台加强了法治宣传,同时要求教师们坚持“多打一次电话”问清离校学生情况。
今年暑假头几天,保二小学128名教师全员按惯例完成了家访活动,“与往年不同,今年特别注重向家长介绍涉未法律法规,共同增强法治意识。”宋翠梅介绍,暑期还安排了电话访问,及时问问情况、做做提示。
半年多来,该司法建议像一枚绣花针,拉着经纬线把古塔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张网织得越来越严密。
“应该像重视审判一样重视司法建议。”潘莉莉认为,不仅仅是为了减少诉讼数量,根本上是为了减少甚至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今年6月,该建议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司法建议。“我们将持续加强和改进司法建议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持续提高司法建议的‘含金量’,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古塔区法院院长赵丹说。
古塔区法院“六一”主题开放日邀请小学生感受庭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