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辖区鸭绿江边境线长近80公里,西起河口村,沿江东北上至拉古哨村。有河口断桥、国门铁路桥等4处红色景点,江中有各村的渔船近800只。每天,派出所民警都要进行边境全线巡逻。
为体验他们的工作,8月24日14时,在鸭绿江畔的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记者坐上了大江口边境派出所的巡逻车,开始跟随民警巡逻。
维护旅游秩序
此时的河口断桥景区,一辆辆旅游大巴穿梭不断。一辆牌照为鄂A的房车车主正在休息,记者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趁着暑假,这位车主带孩子从湖北自驾游到东北,到河口已经两天了。他说,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治安还特别好。派出所教导员邓锟告诉记者,每年从4月末起,派出所都会增加景区的警力,保障旅游秩序。
在国门铁路桥景点附近,驾驶警车的民警夏岩发现一辆旅游大巴停靠不到位,导致其他车辆通行困难,于是他下车指挥大巴车司机规范停车。夏岩说,路面窄,如果对向两辆车互不相让就会发生纠纷。而游客在景点与导游发生纠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民警在巡逻中遇到这些情况都会及时化解。
警车继续上行,路上车辆也渐稀少。刚刚还是晴天,突然下起雨来。夏岩说,山里的天气就是无常。今年32岁的夏岩从警十余年,在大江口边境派出所工作有两年多。他家在丹东市内,每次回家要开车100多公里。派出所警力紧张,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夏岩是社区民警,总要到村子里走访,同时又有巡逻任务,因为工作量大,他和派出所其他民警一样,几乎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夏岩告诉记者:“孩子现在10个多月大了,电话视频里还冲我笑,可我回到家就认生。”
调处村民纠纷
说话间,警车驶上山路。转入拉古哨村时,村里正在修路。夏岩对村子非常熟悉,指着一户农家院说:“这是一个护边员的家。”又指着另一个院子说:“我调解过那家和邻居的土地纠纷。为了防止矛盾激化,我们走访时常到他家看看。”夏岩将车停了,走进这户人家,不大一会儿,屋主笑着出来送夏岩。
警车继续前行进入了碑碣子村,这段路坑洼不平。夏岩告诉记者,农村的夜晚很静,不少农家又靠近道路。民警在夜间巡逻,为了不影响村民休息,都会慢慢开。警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一侧就是又深又陡的山坡,坡底就是江。夏岩展示着他娴熟的车技,他对记者说:“如果是派出所的新警,绝对不让他在这样的山路开车。怎么也得练一段时间才行,毕竟这路太危险了。本来我有恐高症,硬是练成不恐高了。”
几经转弯,警车登上了海拔300多米的老古砬子,这里视野开阔,民警常在这里观察江面。邓锟看着江面的渔船告诉记者,派出所对所有登记船只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船只迷航就及时联系船主,引导其远离国界。
创建群防新模式
这时,雨停了,警车又顺山路前行。“嘎吱!”夏岩急踩刹车,前往碑碣子村八九组的山路出现了塌陷。夏岩赶紧下车,拍了塌陷处的照片和视频,推送给拉古哨村委会进行处置。夏岩告诉记者,这很可能是下雨山体滑坡造成的。
天色渐暗,道路受阻,警车只好返回。途中,邓锟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大江口边境派出所加强党建,创建群防模式。以“户”为单位常态化设立“抵边联防哨”,形成“家家是哨所、户户有联防”的边境治理格局;推动成立“党员义务巡防队”“水上巡逻队”“党员义务消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挂牌成立“党员服务站”。派出所辖区狭长,有的村民到派出所办理业务需要走三四十公里。为此派出所开展便民服务,针对不便出行的特殊群体以及在校生,民警主动上门办证并将办好的证件送到其手中,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老古砬子,民警夏岩向记者介绍巡逻时的注意事项。
巡逻途中,民警夏岩走进农家院排查村里矛盾纠纷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