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以“和”治村打造幸福生活——葫芦岛虹螺岘镇小寺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驻葫芦岛记者 郑子超 | 发布时间: 2023-02-20 10:44

  “近10年了,从当初的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和谐乡村建设,到如今的基层社会治理,我们始终秉持着‘家和万事兴’的治村理念。”2月14日,记者到葫芦岛市南票区虹螺岘镇小寺村采访,该村党支部书记谢仁宏对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最朴素、最本真但不乏精准的认识。

  有话就说 矛盾就地解决

  “有话请您说,有气请您发,有结我来解,有难我来帮。”这4句话挂在小寺村评理说事员的嘴边,更钻进了村民的心窝里。4句话的背后,是一个系统的“评理说事”体系。在哪评说?上门、说事点、微信群、电话里;谁来评说?调解员、说事员、网格员、村贤、老干部、党员;评说什么?山林土地、邻里之间、婚姻纠纷、赡养老人等大事小情社情民意;怎么评说?依法断、集体断、乡贤断、协商断……

  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就地及时办。“枫桥经验”的“小寺版”已具雏形。

  因彩礼问题,村民侯某与亲家发生了矛盾,农历小年,侯某酒后去亲家家中大闹,一气之下甚至扬言要“杀全家”。“不赶快处理,大年就容易真出事。”村评理说事员3次上门调解,在大年之前做通两家人的思想工作,矛盾快速消除。

  “我们组建立了评理说事‘快速反应部队’,就突出一个打小、打早,矛盾越小、越早越容易解决,等到矛盾大了、转移了,就被动了。”谢仁宏说。

  “快速反应部队”是包括村干部、评理说事员、人民调解员、律师、村贤、无职党员、网格员诸多成员在内的“评理说事团”。

  织密网格 治理井井有条

  网格员是“基层治理好帮手”,是服务群众“贴心人”,切实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是群众的“连心桥”。小寺村全村4个自然屯各1个网格,每个屯1名网格员。在网格员的遴选中,小寺村颇具“门道”,有村医、水管员,都是与村民打交道多、人头熟、信息广的“万事通”。

  小寺村住户380户,在籍1200余人,常住人口630余人。其中富有屯有近百户265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网格员郭玉泉一个人撑起了该屯的网格管理重任。特别是去年,小寺村组织核酸检测65次,他带着喇叭家家户户通知到,入户排查5万余次,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有一个数据可见小寺村网格员的惊人战斗力:2022年2月至12月,小寺村入户排查的总数据是200980户次!

  村规民约 刷新精神面貌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不对称”的信息,小寺村“评理说事点”设于2019年,但该村已经连续6年无上访、无刑案、无重大矛盾发生。这种“不对称”来自于哪里呢?记者在“村规民约”中找到了答案。

  “于秀君,女,精明能干,通情达理,照顾母亲,关心孩子。嫁到本村后,操持家务,治家有方,在她的努力下,家庭面貌焕然一新,正是我村‘美丽示范庭院’的杰出代表。”上了村宣传板“最美家庭”光荣榜,于秀君直言:“家家都这样,干不好让人笑话。”

  谢仁宏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村里就有了村规民约。内容大多是不乱堆乱放、不乱搭乱建、邻里和谐、讲话文明等。那时候都是自编的土话、大白话、顺口溜,现在已经是192个字的制式标语。

  自从有了村规民约后,小寺村村民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人际关系上,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四邻和睦;在风气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不讲迷信;在家庭生活上,家家讲孝道,涌现出大量好家庭、好儿媳、好婆婆……192字的“村规民约”皆能一 一对应。

  2022年,小寺村又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施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6项措施,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等。村治,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村治有方,后方稳定,前方无忧。村里的年轻人和手艺人纷纷外出淘金,有远赴福建修建地铁的,有到云南干风力发电的,有去北京干园艺的,还有外出创业做生意的,足有500多人。村里治河修路、安路灯通自来水,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而这样一个治理有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也成了引凤来栖的良巢,村里引进了加油站、液化气站、饲料厂、养殖场,带动村民增收。全村人均年收入24000元,远超当地平均标准。

  记者注意到,在谢仁宏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摊开的人民日报,是1月23日的,头题文章赫然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