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龙港区在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路径,创新实施“三三三模式”,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关口前置,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真正把矛盾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今年1—9月,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464件,调处率100%;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1.02%;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26%。
矛盾纠纷志愿调处中心志愿者在为群众调解矛盾。
三项机制聚合力
“我们建立了三项调解机制,加强调解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及多元化解。”提起“三项机制”,葫芦岛市龙港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建设如数家珍。
龙港区整合有效资源,建立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工作协调、运转高效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了线上、线下相协同机制,发挥覆盖全区的“综治视联网”功能,在区、乡(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立远程视频调解室,实现远程矛盾调解、视频会商、业务培训等功能,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建立了“分级调处”机制,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分级调处,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中事不出乡街,大事不出区”。充分发挥“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在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落实化解控制责任,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到位。
三支队伍显活力
前不久,滨海街道望海社区3位居民因家中下水道堵塞与一楼商户产生纠纷,社区、矛盾调解中心和律师志愿者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龙港区通过科学配置资源,壮大人员力量,建立了3支基层调解队伍,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基层调解工作局面。
建立了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96个,其中乡街调委会9个,村(社区)调委会84个,企业调委会1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2个。全区共有调解员440人,其中专职调解员16人。
在每个乡(街)组建一支由政法委员、司法所长、派出所长、村(社区)法律顾问、村(社区)人民调解员组成的评理说事团队,构建“团队+说事员+网格员”工作力量,实行“说事员首问调解、说事团队集中调解、法院非诉补充调解”的评理说事工作模式。全区65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全部配齐“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成率达100%。
在全区开展“人人都是调解员”活动,壮大调解志愿者队伍。吸收在职党员、律师、政法干警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全区调解员人才库,招募律师、人民陪审员、政法干警等志愿者23名。
三条战线品牌亮
当事人双方因装修瓷砖损坏费用问题产生矛盾,多次协商未果。在“老肖调解室”调解员的积极调解下,矛盾双方最终确定了解决方案。
李女士邮往外地的捐赠物资被快递公司无理由退回,快递费未退回还要承担物资运回的费用。龙港区志愿调处中心志愿者对接协调,李女士维权成功。
在龙港区,有纠纷找调解、遇事情有人问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葫芦岛市龙港区人民法院全面推广“老肖调解室”诉前调解模式,以诉前调解为抓手,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目前,“老肖调解室”已扩建至20个,调解员已增加至20人。
龙港区所有村、社区均建立了“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和矛盾纠纷调解室,调解领域不断拓展,调解制度不断完善,调解工作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群众中推广“有纠纷找调解”。发动社会组织参与调解工作,在龙港区委政法委的倡导下,葫芦岛市党建联盟爱心志愿联合会在龙港区组建了全市第一家矛盾纠纷志愿调处中心。充分发挥志愿组织的公益属性和第三方公信力,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心还分别在龙湾、滨海两街道设立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多起,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