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民呼我应:“关键小事”落地有声——鞍山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上下联动高效衔接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驻鞍山记者 马琳 | 发布时间: 2022-07-14 10:22

  写在前面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鞍山市彰显了出色的“群众工作力”:建立全市统一的集举报投诉、政策咨询、便民服务于一体的12345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坚持党对群众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鞍山市群众工作委员会,鞍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并带头抓群众诉求办理工作;颁布《鞍山市群众诉求办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实现群众工作地方立法,为鞍山市群众诉求办理工作打下“定海神针”。

  鞍山市委、市政府以务实为民的思想力、社会治理的法治力、工作模式的创新力,为鞍山市运用法治思维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打造了市域社会治理的鞍山模式。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在鞍山召开

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鞍山召开。

  构建多方联动的治理格局

  从发现楼道大部分扶手脱落、丢失到全部修复,只用了12个小时。

  前不久,鞍山市铁东区山南街道乐雪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一处单元楼道的扶手有问题,这些扶手专门为楼内残障居民吴某所建。铁东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接报后立即组织区残联、住建、卫健、属事街道研究制定紧急维修方案,及时解决了吴某的“关键小事”。

  这是鞍山市作为我省第一期试点城市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鞍山市紧紧抓住体制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党的领导、整合治理资源、注重联动融合,助推此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让市域社会治理红利普惠百姓。

  作为“一号工程”,鞍山市委对市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领域体制机制进行优化升级,市域社会治理作为主要任务嵌入其中、一体推进。先后通过3次市委全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了市域社会治理专项规划。

  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助力市域社会治理,制定出台了《鞍山市群众诉求办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市政协组织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调研视察19次,提出有价值意见建议21条;鞍山师范学院成立社会治理学院,开设2个社会治理类本科专业,培养鞍山所需的社会治理人才。

  鞍山市委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夯实基层治理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形成治理合力。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高效参与治理的“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检察室、法庭、网格法官、行政执法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效引领和凝聚全市1139个社会组织、3786个社区社会组织、2.5万家企业、9000余个基层单位、45.6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推进市域治理智能化再造

  “请各组密切关注疫情变化,随时报告。”“卫健委收到!”“公安局收到!”

  “请市疾控中心汇报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经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已确定密接25人、次密接135人。”

  这是1月12日鞍山市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办公室在鞍山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举行的首场模拟本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的应用场景演练。

  接下来的多次演练为鞍山在此轮疫情中科学、有效、快速处置提供了保障,也是鞍山把智能化建设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引擎和支撑的“智治”体现。

  由于智能化建设涉及部门多、资金投入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体系,鞍山专门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委副书记统筹,两办秘书长负责的智能化建设领导体系,组建大数据管理局,实施“1+1+N”市域治理体系建设工程,扫清大批掣肘“智治”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障碍。

  为更好打造“智治”体系,鞍山市委统筹整合智慧城市平台、综治信息平台、网格管理平台等各类信息系统,搭建集数据共享、智能搜索、统一监管、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七大功能的市域治理平台,实体运作“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屏指挥”4个工作专班,推进市域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

  市域社会治理平台对全市社会治理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形成3329类问题数据信息,精准掌握市域社会治理态势,并依托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对老旧小区公共设施维修管理、噪声污染、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困难等11类问题逐一进行数据分析,找准问题根源,制定43类政策制度,从源头上予以解决,增强了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

  同时,全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将原有100余个线上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统一整合为12345平台,并与110接处警平台、网格化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受理各类诉求200余万件,办结率99.8%,满意率95%。

  织密织牢社会治理“一张网”

  “这里有一堆建筑垃圾没有清运。”2月24日,鞍山市铁东区胜利街道烈士山社区二级网格员张倩早早来到辖区巡查,并用手机把发现的问题拍照发到网格员微信群里。

  “收到,立即找人来清运。”群里相关负责人回复。

  这样那样的问题,张倩和同事们一年下来能处理700多件。这是鞍山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网格化优势,群防群治的一个缩影。将网格化作为建设市域治理体系的重要切口,通过织密织牢“一张网”,实现网格精准服务、精确感知、精细治理,“兜”起了社会治理的大小事。

  鞍山市委通过调整组织设置、建立功能型党组织等方式,在全市5612个基础网格上全部建立党组织,实现“网格党建”全覆盖。目前全市1139个社会组织、3786个社区社会组织、80余个民间调解组织、24876家企业、9229个基层单位在党组织领导下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针对部分网格规模大、力量散、管理乱等问题,鞍山市全面推进资源整合重构工作,织密网格,形成网格建设叠加优势。将全市乡村(社区)划分为为63684个三级综合网格,全部配齐三级网格员(信息员)和专属网格员,统一网格员标志标识,发放工作证件,为网格员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

  公安机关还设立“网格警察”,与网格员实行“警网联动”,并实行“法官进网格”、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下沉到网格等工作举措,构建“民(辅)警+法官+执法力量+社区工作者”四位一体的专职网格治理队伍,夯实网格治理力量。

  在疫情防控、活动安保等方面,网格日常工作机制可迅速转化为战时联动机制,统筹各种力量,落实包格、包楼、包户责任体系,形成以网格员为骨干、多方协同的网格力量体系,做到日常情况“组团服务”、突发情况“联动作战”。

  如今,鞍山77个部门党务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已挂接市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2512条,汇聚数据8.38亿条。同时依托网格员手机移动终端升级运行的“鞍心通”网格APP,实施对各类涉及党务、政务、服务发生的事件实时录入、集中汇总、动态管理,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信息采集、任务指派、考核督办、分析研判等信息化支撑,同步生成“热力图”,直观显示事件类型分布、高发区域,精准指挥调度网格事件处置。

  记者手记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就是千家万户的事。采访中,记者多次从群众口中听到“事有人管有人办”,尽管他们戴着口罩,却依然能看到他们眼角洋溢的微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一位社区工作者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真正含义。从社区工作者到居民身边的贴心人,从刷墙贴通知到面对面解疑释惑,全市基层工作者在“改变”中为群众办实事,也让鞍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的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