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打通产业链 鸡冠山村“牛”起来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吴有双 驻阜新记者 孙程超 | 发布时间: 2020-11-30 09:39

  两年多的时间,彰武县四堡子镇鸡冠山村由一个负债60多万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296人的贫困村变成了资产近500万元的富裕村。曾经“穷名远扬”的鸡冠山村如何换了新天地?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11

韦学东(右二)与村干部在一起

  党员户挂牌

  2018年3月,韦学东响应号召由阜新市人民检察院到彰武县四堡子镇鸡冠山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刚到任他就开始走屯串户摸村情。

  村里共有730户2730名村民,贫困户多为因病、因灾致贫。村子党建工作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负债60余万元,没有支柱性产业……韦学东的记事本上记录着他刚到村里时的一个个发展难题。

  如何让村子拥有精气神、让村民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韦学东首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夯实党建基础上。

  他成立了鸡冠山村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4个党支部,全村77名党员户挂牌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每个党员户门口都挂一个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我是共产党员,我为党旗添光彩”。党员户挂牌更加激发了党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便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夯实党建基础系列工作的相继开展,使鸡冠山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全面增强,党员们纷纷行动起来,义务为建档立卡户修缮房屋、维修道路,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

  建起养牛场

  基础实了,下一步就是研究村里的产业问题。

  经过对鸡冠山村自然环境、资源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韦学东发现该村现有养牛户20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5%左右,他们拥有丰富的养牛经验。于是,经村“两委”班子研究论证,确定了发展养牛产业的方向。

  然而,受环保、土地类别限制,养牛场选址困难。个别村民不理解,甚至有人声称要让韦学东当“烈士”。

  韦学东等人顶烈日、冒大雨,逐户耐心做工作,终于,养牛场在一片山梁地上建起来了。

  辛苦的付出有了回报,第一批109头肉牛全部出栏后,村集体实现了纯收入近30万元。

  初见成效后,韦学东经过多方沟通协调争取到扶贫资金130万元,对养牛场进行扩建,又购入肉牛、基础母牛154头。

  韦学东告诉记者,到了年底,村集体的纯收入能达到60余万元,将有更多建档立卡户从中受益。同时,牛场还为22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提供工作岗位。

  筑牢防贫墙

  “钱袋子”鼓了,村里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为了筑牢防贫墙,韦学东又带领村“两委”班子和7名建档立卡户率先成立了土地合作社,对流转土地进行统一经营,村里种的玉米也不用外销了,养牛场照单全收做饲料,形成了自产自销的产业链。

  就这样,社员们每年每亩土地纯收入达到400元,遇丰年可分红,遇灾年村委会将从其他集体收入中进行补充。

  有了稳定的收入做支撑,这堵防贫墙更加坚固了。

  采访结束后,韦学东留在了牛棚里,因为有几头牛要生了,他得看着。

  “5头小牛犊顺利出生,按照这个态势,到了明年,村里至少会有60多万元的纯利。”电话里,韦学东兴奋的语音传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