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让老年人融入“互联网+”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李滢乐 | 发布时间: 2016-08-29 09:34
 
  编者按:
 
  “互联网+”让平安辽宁建设步入了智能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在法治化、信息化条件下增强综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提高综治系统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和平安辽宁建设现代化的水平,把综治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战斗力,去年7月,省综治委下发了关于《平安辽宁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案》。
 
  如今,“互联网+平安建设”的模式已经不是新鲜事。特别是社区等基层,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已经让“互联网+平安建设”惠及了百姓的生活,成为了平安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对许多老年人来说,“互联网+平安建设”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
 
  【困惑】
  老年人被“互联网+”拒之门外
 
  现如今,许多社区都通过智能手机,让居民足不出户便能办理业务。如朝阳市双塔区的“智能社区APP手机平台系统”,铁岭市银州区的“指尖微管站”,都让居民享受到了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务。
 
  但是,面对复杂的操作,“互联网+”对许多老年人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的王大爷今年75岁了,他告诉记者:“社区好像是开设了什么智能服务,那天楼下邻居跟我说的,但咱这老头子整不明白。”
 
  王大爷说,就老伴儿还偶尔会用一下微信,自己对智能手机还是一窍不通,“会打电话就不错了。”
 
  虽然家里的孩子也经常教他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但“基本上教完就忘,根本记不住,他们上班也忙,也不好意思总问”。
 
  所以,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王大爷和许多老年人一样,只能远远看着,有什么事还得自己一趟一趟跑到社区去办。
 
  【关注】
  互联网如何才能惠及老年人
 
  虽然面对互联网许多老年人都是望而却步,但是这不能阻挡“互联网+”走近老年人生活的步伐。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我省许多地方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在“互联网+平安建设”上作出了许多和老年人相关的有益尝试。
 
  “互联网+”让养老医疗更方便
 
  传统的养老就医模式是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奔波。
 
  但沈阳市为破解养老与医疗体系分离的难题,整合了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
 
  作为沈阳市医养结合的试点单位,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已正式入驻大东松浦博爱养护中心,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养老院+公立医院+互联网”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所谓“医养结合+互联网”模式,就是通过互联网手段为养员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云记录和优质的医疗专家服务。老人可通过佩戴体外设备,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心率和血氧等,电脑系统同时将老人数据上传至健康智能管理平台,为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云服务方式实现老年人健康信息的储备分析病情预警、健康提醒等服务。养员一旦发生疑难病症,又不方便转院,还可为养员提供“远程医生”服务,实现上级医院的相关专家的“零距离”服务,打造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智能化。
 
  而针对居家养老的人们,我省也有“互联网+”的好方法,即“居民健康卡”。
 
  省居民健康卡不仅具有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查询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打印化验单与发票、自助查询费用清单5项自助功能,还有诊疗信息存储功能和持卡调阅既往诊疗信息功能,同时加载了数字认证、计划生育药具发放识别、公交卡、干部保健管理、新生儿医学证明、新农合管理等功能。
 
  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在全国率先推出500张具有定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即北斗定位居民健康卡。此卡不仅具有居民健康卡的11种功能,还具有卫星定位和通话功能。
 
  “互联网+”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服务
 
  在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道正大社区,自从开启了助老团购平台,老年人也能通过“互联网+”参与进团购的队伍中来。
 
  所谓助老团购,其根本要素就是帮助社区的老年人以最低廉的价格购买大家都认可的优质生活必需品。这个平台将摒除所有商品的中间流通加价环节,通过平台收集、整理社区内55岁以上的老年人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再由团购平台工作人员与生产这些产品的厂家直接对接,把一手的货源引入社区团购平台,从而在保真保质的基础上最终让利于老年朋友,既帮助老年人杜绝了被不良商贩欺骗的困扰,又可以有效压缩大家的生活成本。
 
  而在沈阳市和平区八经街道,老人家中只要有宽带、电视,再配置一个免费的机顶盒,就可接受“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实现互联网点餐。这套系统方便、直观、快捷,在电视屏幕上老人也看得清楚,这样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服务。
 
  目前和平区八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可辐射周边20多个社区,其中送餐等上门服务只是“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功能,诸如老人有健康、娱乐、清洁、陪护、洗浴、体检等需求,也同样可通过这套系统发出需求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根据老人需要,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互联网+”让老年人不再走失
 
  一枚小巧的微爱胸章,扫一扫它的二维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帮助走失的老人回家。
 
  这枚胸章是由鞍山蓝天救援队发起的——它是经多次数据开发,精心考量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老年痴呆)、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智力残疾人士及自闭症儿童等有需要的人群配备的微爱胸章。
 
  此胸章是通过二维码形式展现,通过使用微信扫一扫,即会出现佩戴者的相关信息,佩戴者的姓名、紧急联系人电话、社区地址、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一旦记录人员走失,热心的市民就可根据里面的信息,联系他们的家人,帮助老人回家。
 
  蓝天救援队还建立了蓝天微爱急寻微信平台。该微信平台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给订阅者的消息推送、救援信息简介等内容。后台可以接收用户上传的走失老人信息,并与在线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这一平台的开发使用将填补公安系统查找失踪人口在24小时内的空白,快速地寻找走失人员,较早地发动力量找寻。符合申请条件的老人的家人可以通过社区申请胸章,各社区成立由专人负责的发放点,蓝天救援队有专门人员对申请人进行登记,并对申请人进行发放,为申请人填写关爱档案,定期上报至所在街道(镇),再由所在街道(镇)上报至蓝天微爱急寻项目组。
 
  有了这枚“互联网+”的胸章,老人们再也不怕走失了。
 
  【助力】
  社区开课教老年人融入“互联网+”
 
  很多老年人不能融入“互联网+”,主要是因为觉得操作起来太麻烦,特别是子女工作都忙,所以根本没人耐心教他们。
 
  但是在大连市沙河口区马兰街道幸福社区,就开展了专门教老年人学“互联网+”的培训班。
 
  幸福社区地处辽宁师范大学家属楼腹地,周围很多都是辽师的退休教师,在这些老教师的眼里,互联网是个好东西,特别是一个小小的智能电话,就能做非常多的事。
 
  社区觉得该让更多的退休人员学习如何使用智能电话,便提出了能不能让在社区参加实践活动的大连理工大学学生为辖区的退休人员举办一次讲座,讲一些智能电话和电脑操作知识,还有与老人们现在生活中相关的、感兴趣的问题。
 
  于是大学生们精心准备了功课,利用休息时间在社区活动室,跟老人们互动,涉及的话题有:如何与下一代沟通、日常生活如何保养、老人如何正确使用银行卡等问题。
 
  其中最吸引老人们的还是电脑和智能电话的操作,老人们把学生们围住了,纷纷询问自己使用智能手机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们一个一个地手把手教他们,还为他们提供了小卡片,通俗易懂地将使用智能手机简单步骤和一些常用的操作写在上面。
 
  就这样,许多老年人都通过培训学会了智能手机的操作,这让这些老年人离“互联网+”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