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激情燃烧的传奇人生 追记已故凌源第一监狱离休干部刘恩禄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石健 | 发布时间: 2017-12-15 09:26
  人物档案
 
  刘恩禄,1923年5月26日出生在辽中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45年10月参军,因作战勇敢,参军不久就入了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省空军陆战一师三营二连连长、副营长、空军干校中队长等职;1958年转业到凌源第一劳改支队工作,1978年10月离职休养。
 
  刘恩禄戎马一生,先后荣立大功两次,一等功三次。在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上,曾创下独自一人俘获二百余名国民党官兵的赫赫战绩,被命名为“孤胆英雄”。1950年出席全国英模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8年3月被授予中国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奖章。
 

刘恩禄
 
  木兰山下,凌水河畔,有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监狱。他们中有战斗英雄刘恩禄,当年,这位刘恩禄凭着一把冲锋枪,俘虏了一个连的国民党军,因为战功卓著,刘恩禄1956年被授予战斗英雄,还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接见。转业成为一名监狱警察后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战线上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刘恩禄在苦难岁月,用执着和坚守诠释忠诚的内涵,用热血和汗水挥洒出大写的担当。
 
  这就是凌源第一监狱,老一辈的奋斗故事不输于任何一部电视剧,如今的凌源一监,一个又一个充满精彩传奇的故事正在轮番上演。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老一辈的精神正在薪火相传,赓续不断。当我们挖掘背后的故事时,走进曾经的岁月,方知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23岁成为战斗英雄
 
  近日,记者走进全国战斗英雄、凌源第一监狱离休干部刘恩禄家中,虽然刘老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但是很多关于刘老的故事,家人都能脱口而出。
 
  刘恩禄,在家中是榜样,在凌源第一监狱,他更是一面不朽的旗帜。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意外地看到了一张1950年全国英模会上朱德同志与刘恩禄的合影照片。说起这张照片,还有一段让人感动的故事。
 
  翻看刘恩禄的履历,早年岁月就充满着传奇色彩。刘恩禄生于1923年5月26日,成长在辽中县长滩乡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45年10月,当时的刘恩禄只有22岁,便毅然决然地和身边的几个伙伴一同参军,在辽南四野五纵队十三师三七二团一营三连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因作战勇敢,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5月,时任机枪手的刘恩禄所在的独立团一营三连接受攻打营口小桥村国民党军山东省炮营的任务。敌人倚仗武器先进顽抗固守,三连战士通过开阔地向村庄逼近,伤亡严重,弹药消耗很大。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连长命令刘恩禄带领一个战斗组,夺下前沿阵地。刘恩禄二话没说,立即提起机枪率领全组战士向敌人阵地冲去,刚冲出不远,他的机枪就被敌人打坏了。刘恩禄就端起一支步枪,带上两颗手榴弹,继续向前冲。这时,敌人的火力猛烈向他打来,打得身旁的土地直冒烟。他毫无惧色,巧妙地躲过敌人的火力,迅速接近敌人火力的死角地带,只身一人冲到敌人占领的一个大院附近,首先扔进一颗手榴弹,俘虏了两个敌炮手。他又快速冲进大院,举起手榴弹高喊:“不投降我就扔手榴弹了!”吓得敌兵全部缴械。战后,刘恩禄成为辽南军区第一个战斗英雄。年仅23岁,就成为军区的战斗英雄,刘恩禄一下子成了部队的名人。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打响。为了将营口作为海上退路,国民党不惜用一个主力军抢占营口。10月24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再次占领营口。为避免正面冲突,中共营口市委和政府机关主动撤出市区。10月26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向第九纵队发出“敌有打通营口,从海上逃跑的趋势,你纵火速前往营口,断敌逃路”的火急电报。11月1日,刘恩禄所在部队开始行动,经过一天的激战占领了营口大部分阵地。11月2日14时,辽南军区独立二师3团全部进入市区与敌展开巷战;攻入市区占领海关码头;第二十七师一部,迅速占领西炮台等高地,断绝了敌人的逃路。日后,刘恩禄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一段光辉历史:“营口市很快被团团包围住,解放军第九纵队和辽南独立二师开始向营口市区进攻,经过一天的激战,第九纵队3个师突破了敌军的外围阵地,进入营口市区……11月1日夜间,国军溃败,开始集体登船逃窜……”解放营口的战斗结束时,解放军共歼灭盘踞营口9天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军1.48万人。至此,营口得以彻底解放。
 

刘恩禄(左一)受到朱德接见
 
  一张尘封多年的珍贵照片
 
  1949年,刘恩禄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团代表大会,刘恩禄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1950年9月25日,刘恩禄出席全国英模大会,刘恩禄作为全国350名代表中的一员,倍感骄傲和自豪。在大会上,刘恩禄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其中,朱德微笑地拉着他的手的照片被抓拍下来,成为了刘恩禄倍感荣光的一段记忆和历史。
 
  与此同时,这张照片还在日后被发表在《红旗》杂志1983年第十七期的封面上。当时,刘恩禄并不知道自己的照片被刊登在党刊上,而是同事看见照片上左侧与朱德总司令拉手的军人特别像刘恩禄,就把杂志交给刘恩禄辨认,经过仔细辨认,最终确认这就是当年的刘恩禄。刘恩禄生前曾回忆说,能和朱德总司令合影留念的人全是英模中的佼佼者。照片中右侧的小伙子以“神枪手”著称,他用122发子弹打死110个敌人。
 
  刘恩禄后来回忆说,会议期间,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祝词,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聂荣臻、罗荣桓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英雄、模范报告了自己的主要事迹,互相交流了战斗和工作经验,萧华作了总结报告。“这次会议对鼓舞全军的战斗热情,巩固和提高战斗意志,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推动民兵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会。能够参加这样的盛会,可以说是一生最大的光荣。”在刘恩禄的日记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严于律己甘做普通一兵
 
  刘恩禄戎马生涯十几年,为新中国的建立,枪林弹雨、屡建战功,被授予全军战斗英雄,荣立军功两次。1955年,刘恩禄被授予空军大尉军衔。1958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凌源第一监狱,当了一名普通的监狱警察。由于他在战斗中负过伤,双耳已经丧失了听力,可他身残志坚,谢绝了领导的照顾。在地方工作时,他把功绩压在箱底里,干一行,爱一行,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上世纪70年代监狱困难时期,他主动要求去距离监狱几公里外的一个仓库,开荒种地,养鸡喂鸭,给监狱节省开支,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刘恩禄的晚年饮食不讲究,坚持晨练,喜欢与老友开些诙谐幽默的玩笑,这是老人乐观向上的养生之道。每逢节假日,组织上来人探望,刘恩禄总是劝人家不要来看他,一再表示现在生活得挺好,什么也不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刘恩禄的今天,想起那些牺牲的英烈们,我的那点事算什么啊!”
 
  2016年8月23日,刘恩禄病重,就在病重期间,他依然坚持到凌源一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1947年3月,在辽东省岫岩县双塔镇战斗中,三连五班班长刘恩禄接受了攻打有一个排兵力的保安队任务。刘恩禄带领一个战士小组,先后打死敌岗哨2名,冲进院内,俘虏了一个班的敌人。然后,指挥其他两个战斗小组冲进东西院,威逼一个排的敌人缴枪。这时,院外敌人碉堡的枪声响了起来,刘恩禄奋不顾身冲向敌人碉堡,扔进一颗手榴弹,俘虏了敌人。最终,刘恩禄满载而归,缴获轻重机枪8挺,冲锋枪十余支,战后,师部给刘恩禄记大功一次。”像这样的故事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2016年8月23日19时20分,刘恩禄因病去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