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带来了新机遇。振兴乡村一定要结合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改善?记者近日在开原市李家台镇王皋城村找到了答案。
“这路,太敞亮儿了!”李家台镇王皋城村村民张印站在家门口新修建的村路上,感慨地望向村路的那一头。自从村路竣工后,村民们的心敞亮了,村屯环境美化了,连今年粮食出售的价格也跟着涨上来了。这宽6米、长3.5公里的水泥路成了李家台镇王皋城村、崔家街村和高家窝棚村3个村屯1300多人的致富路。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李家台镇3个村屯1300多村民因为道路不通,生产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李家台镇政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今年,镇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完成了这一长3.5公里、宽6米的巷道硬覆盖工程。巷道9月21日完工并正式通车后,也实现了李家台镇乡级公路硬化工程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解决了村民通行难的问题。
“没修路之前,这村里的道都是土路,收粮的货车进不来,所以这王皋城村的苞米啊,就算便宜一分、两分地往外卖,我们都不愿意过来收。”来自开原的粮商王凯对记者说。去年,李家台镇其他村的苞米都是以0.55元一斤的价格卖出去的,可王皋城村村民张印家的苞米,因为村路不通,只能以0.53元的价格卖给粮商。近12万斤的苞米,张印就亏了2400元钱。今年路通了,交通问题解决了,村里的粮食、水果及特色农产品的价格都涨上来了,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村民们对新修的村路赞不绝口,说:“这是政府给咱农民修的致富路啊!”
“从前,这村路两边到处都是垃圾,尤其一到刮风的季节,塑料袋满天飞啊!因为是土路,大伙儿也没人注意卫生,我家的垃圾也是每天都往道边一放。现在好了,干干净净的村路,一袋垃圾也看不到了,这路一通啊,大伙儿都自觉保护环境了,没有一家往路边扔垃圾的。”王皋城村路边一家超市的老板李洪鹏对记者说。
自从村路修好后,李家台镇村屯环境美化了。为了保证村路整洁干净,村里决定将垃圾统一装袋,清理运走,村民们也都自觉遵守规定,没有一人再往路边扔过垃圾,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