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截至11月上旬,由凌源市人民法院倡导发起并担任值班法院的“三省区七县市法院执行协作机制工作”(以下简称“机制”)按方案要求顺畅运行。通过“机制”,七县市法院共执结外埠案件280余起,涉案标的额1200余万元,司法拘留50余人次,达到了预期效果,收到了明显成效。
去年11月,凌源市人民法院党组按照最高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要求,经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后,倡导并发起与周边近邻的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建昌县、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和河北省平泉县、宽城县人民法院(“三省区七县市法院”)建立了“机制”。
据悉,“机制”对异地委托调查、查封、续封、解封、扣划存款、登记型财产过户等内容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可有效解决被执行人信息分散、跨区域“执行难”等问题。按照“机制”方案规定,首任值班法院为凌源市人民法院,之后另六个法院轮流担任,每院一年。
记者了解到,“机制”的实施和运行,逐步实现了“七县市法院”办案的“同城效应”,打破了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找准了司法服务的着力点,维护了司法权威,节省了司法资源,既解决了法院“执行难”问题,也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