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旨在全面提升全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的“互联网+”国家战略,已经推进到司法领域。大数据的跨界融合给人们带来了司法的“红利”,这一变革同样渗透到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的方方面面。
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智慧法院之沈河实践”,从司法为民、司法公开、提速增效三个角度带领读者一起去看沈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便民、高效;看裁判文书上网,庭审过程直播,审判活动全程留痕;看一份判决书在几分钟内生成;看安防监控和信息集成管理系统高效运转……

干警引导当事人排号
今年9月,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搬入新的审判综合楼,并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升级建设,旨在打造一个真正便民、高效的诉讼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究竟有多便民?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来看一看……
镜头一:引导排号一步到位
“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
“我有个离婚官司要立案……”
“拿着这个单,一会看大屏幕叫号,叫到你之后,右转到2号窗口。”
11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沈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刚刚走进大厅,便看见导诉台的旁边立着一个排号机,一位市民拿着号码纸刚刚离开。排号机上面显示了民商事案件、诉前保全、上诉案件办理、执行立案、判后答疑、律师服务等14项具体业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点按“律师服务”,机器下方出现了一张号码纸。记者在等待时数了一下,不到5分钟,导诉员就成功分流引导了近十位当事人。
从进入诉讼服务中心算起,仅用了15分钟就办理好了诉前保全的李先生则告诉记者:“来法院之前,心里没底,不知道该怎么做。可自从进到诉讼服务中心,就有导诉员让我排号到诉前保全窗口,法官告诉要准备哪些材料,说得清清楚楚。办完事,还能在这里歇歇,真没想到法院是这样的。”
据了解,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借鉴银行、通讯等行业服务窗口的做法,以标准化、规范化、科技化为导向,将诉讼服务大厅分为导诉分流平台和事务办理平台,“零距离”、面对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实现了咨询有人应、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法官有人找、事情有人办。立案一庭庭长唐玲告诉记者,新的诉讼服务中心启用一个半月以来,平均每天每个窗口接待40余人,办事的人络绎不绝,但整个诉讼服务中心始终能保证秩序井然。
镜头二:专业律师法律援助
“请N015号到21号窗口”,不一会儿,排号机正对面的大屏幕滚动显示了记者的号码。
“你好,登记一下你的号牌,先说明一下,这次法律咨询是全免费的。”记者刚刚在21号窗口落座,对面的女律师就娴熟地操作起来。记者与其交谈得知,这位来自辽宁通用律师事务所的毛律师是由沈河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我是第二次来值班了,上次大概是1个月前来的。”在毛律师的桌子上,记者看到一叠纸,“从8点半到现在,我接待了14个咨询,这就是今天值班的登记簿。”记者翻阅发现,咨询事项涉及交通肇事、房屋漏水、农民工借贷、动迁款赔偿、抚养费等多种民事纠纷。
从事律师工作已经20多年的毛律师告诉记者,沈河区法院联合司法局指派律师到法院值班,有效地辅助了法院的立案工作,为群众提供了周到的诉讼服务。
镜头三:硬件配置自助化
从21号窗口离开后,记者又被大厅右侧的两台机器吸引了,“这是我们的ITC自助服务系统,如果你已经立案了,扫描一下身份证,就可以查询到你的案件进展,开庭地点、开庭时间,甚至连你应该交纳多少诉讼费,都可以直接计算出来。”唐玲庭长一边说一边示范,点击“诉讼工具”模块后,屏幕上直接弹出了“诉讼费计算器”“人身伤害计算器”和“劳动争议计算器”,点开“人身伤害计算器”后,上面排列了交通费、后续治疗费、事故发生日期、平均年薪、精神损失等等17项内容,非常全面。
大厅另一侧的书写台,纸质的文书模板已经变为全触摸屏的电子文书模板,23类文书分类清晰、使用便捷。“对照着写起诉书呢?感觉方便不?”记者询问一位正按照民事起诉状模板填写的市民,“方便!一下子都能看明白,起诉书也不难写呀!”该市民边说边点头。
镜头四:退费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
“我们最左侧的三个柜台是缴费退费窗口,这也是我们诉讼服务工作的亮点之一。”在该窗口,电子屏打出的“本窗口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联三种缴费方式”格外显眼。
记者从该院研究室了解到,老百姓对到法院打官司涉及案款手续繁杂有意见,部分人大代表对法院退费慢、返款周期长等案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质疑。为此,沈河区法院从2016年开始,就与银行、信息技术企业联合研发了东北首个“一案一人一户”法院案款管理系统,该系统融合了“互联网+”“云技术”,无缝对接审判执行系统和银行信息系统,为每位当事人生成具有唯一不重复的“专属虚拟银行账户”,彻底消除了不明案款。案款系统还采用了软件加密、硬件加密、网络加密、生物技术加密等多种加密手段,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登录人员有严格的权限设置,且全程留痕。办案人只需在自己的电脑上按指纹,就可以轻松完成审批。“转款、退款速度由过去的20天到一个月,缩短为现在的两三个工作日,效率大大提高,当事人高兴,法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很多。”该院研究室主任高璇介绍说。
关怀备至 像家一样温馨
“我们推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制度。对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会当场出具补正材料告知书,详细列明需要补充的材料及期限,让当事人一目了然地知道所缺的材料,避免了因告知不明确,让当事人来回跑腿。”采访中,唐玲庭长介绍说。
记者注意到,诉讼服务中心还为群众准备了可以学习、了解司法常识的阅览室,200余本专业书籍、杂志一应俱全,导诉台旁,共享充电宝摆在显著位置,便民、利民无处不在……
“沈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强大,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诉讼的便利,群众跑腿少了,对法院信任更强了。”11月15日,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杜春杰一行莅临沈河区法院参观时如是说。
“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沈河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万涛告诉记者,该院将进一步推动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大平台建设,促进网上预约立案等立案方式的广泛应用,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的便民服务目标。“诉讼服务做到位了,对立案登记工作的落实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权。”
2016年,沈河区法院年收案量27000余件,2017年将突破4万件大关,创历史新高。为了更好地接待当事人、快速流转堆积如山的案件,沈河区法院在简化立案流程、便利群众诉讼、规范立案秩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诉讼服务中心展现在群众的面前。立案登记制实施至今,法院当场立案率达到99%,来院当事人等候时间平均缩短了30%。
言必行、行必果。沈河区法院用智慧践行了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