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沈阳皇姑区法院:互联网发力 揪住“隐形”老赖

来源:辽宁法制报 | 发布时间: 2017-11-17 10:18
  本报讯 记者关月报道 申请执行人王某收到被执行人沙某的最后一笔欠款本金及利息,在写下结案申请之后,连连向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办案法官道谢。
 
  王某与沙某本是朋友关系,2014年8月,沙某向王某借款四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承诺于同年11月还款,然而沙某却在到期后一直以各种理由推托不还。无奈之下,王某于2016年8月向法院起诉,判决生效后沙某仍然不还,今年4月,王某向皇姑区法院申请执行。
 
  案件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多次通过电话传唤沙某,但沙某均拒绝接听。后执行法官通过申请执行人王某了解到,沙某早已远赴外地打工,本地也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在案件看似进入僵局的时候,执行法官查询到一条沙某的出入境反馈线索——被执行人沙某在2016年10月曾频繁往来于港澳之间,通过金雕查询互联网银行数据信息的反馈情况,沙某在深圳当地有多个银行账户,执行法官遂猜测沙某本人现应在深圳,并基于工作原因需要往来港澳。执行法官遂根据上述线索立即利用互联网对沙某采取了失信、限高等手段来限制沙某出行,同时对其多个深圳银行账户采取网络冻结。
 
  9月,沙某主动联系了执行法官,声称法院的相关措施已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的工作出行,其愿意积极筹款还款。10月初,远在深圳的沙某委托沈阳的朋友带着钱款来到法院亲手交到了王某手中。
 
  近年来,信息共享使法院与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监控“老赖”的天网。如今利用网络,执行法官“足不出户”便能“日行千里”,与以往办案需要到处跑的局面相比,如今的网络执行手段为破解执行难开创了更加快捷、高效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