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到梁家河看望乡亲们时深情地说:“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那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一定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2002年,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更早的1982年,习近平要求去基层工作时也说过:“这次下去,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
为人民做实事,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理念,是他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为什么短短的5年里,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从这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我们寻找到了答案。
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习近平15岁到陕北最困难的梁家河插队当知青,一待就是7年。这7年,他从一名学生变成了农民,从一名知青变成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也是这7年,锤炼了他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不禁想起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我们伟大的党也在一次次苦难中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完成了自己的升华。
一切从实际出发办实事。习近平自己回忆知青岁月时,曾坦言在陕北插队的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终生获益的东西”。从1969年下乡当知青到当选党的总书记以后,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根子就在他对基层群众和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上。我们不了解这些,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认识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正确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
习近平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上大学时全村人都来送他,大家说:“近平,你是咱梁家河的好后生,你上北京那么远,我们肯定要送你呀!”28年前的陕北人民也这样送过一位伟人——毛泽东,离开陕北后,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样,当年乡亲们送走的大队党支部书记,现在是咱们党的总书记。党的十八大闭幕时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年过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正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抱负而不断前行! (作者系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