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喜迎十九大”平安辽宁巡礼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李滢乐/文 记者 赵敬东/摄 | 发布时间: 2017-10-17 09:49
  编者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就是维护平安建设的“未雨绸缪”。
 
  社会矛盾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往往导致错过解决矛盾纠纷的最佳时机,使一些矛盾升级恶化,影响社会稳定。
 
  正如年初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所指出,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复杂程度加深,公共安全风险增多,防范化解管控难度大。
 
  于是,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强化工作机制建设,认真推进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现、调处、预防等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努力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隐患消除在萌芽”。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对各类不稳定因素进行滚动式、全方位排查,创新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确保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初始阶段。
 
  在此次“喜迎十九大”平安辽宁巡礼大型宣传报道活动中,采访团也在各地收集到了许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好做法,这些值得学习、推广的好经验让全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驶上了“快车道”。
 

8月30日,锦州市凌河区马家洼子街道办事处人员在调解屋为群众化解矛盾
 
  以上率下 高位推动 化解矛盾突出规划设计
 
  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的探索,离不开顶层的规划设计。全省各地以上率下、高位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措施有效落地。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化认识是关键。
 
  沈阳市把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作为今年“平安沈阳”建设的重中之重,摆上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市印发的《沈阳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方案》,不但全面贯彻了省里的指导思想,还提出了具有“沈阳特色”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也得带头干。
 
  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年”活动中,阜新市建立了领导干部承包矛盾纠纷、信访积案和领导干部承包乡镇(街道)“两个责任制”,不但使多起疑难纠纷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更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得实不实,可以用数据来证实。
 
  营口市政法部门严格按照“五清”标准,全市共计排查、梳理出24类矛盾纠纷2140件,案件基本情况全部掌握并录入台账,落实牵头单位70余个,落实包保稳控责任人800余人,对于属地管理的矛盾纠纷案件,全部压实化解,并已初步化解1400余起。
 
  这些都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结出的硕果。
 
  千里眼 顺风耳 网格化就近化解矛盾纠纷
 
  想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就必须第一时间发现。离得“近”,才能解决得“快”,而网格员就是离矛盾纠纷最近的人。
 
  锦州市凌河区马家洼子街道新区社区第一网格的网格长高芸每次化解一个矛盾纠纷都会认真填写表格,她说:“只要网格内居民有矛盾纠纷,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去化解。每化解一个矛盾纠纷都要登记在案,整理成册。”
 
  网格员虽小,但功能却非常大。在全省,像高芸一样的网格员还有许多许多,他们就像“千里眼”和“顺风耳”,社区内哪有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盘锦市在矛盾纠纷排查行动中,也建立了人民调解大网格,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设立,全市共划分基础网格3230个,有4600余名网格员,每天两次按照固定巡查轨迹不间断巡查,及时捕捉发现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并通过手持终端及时录入上报。
 
  随后,网格员发现的矛盾,再经由网格员、社区民警、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热心公益的“五老人员”共同组成调解小组调解,这使许多矛盾纠纷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成功化解。
 
  有威望 调解易 人民调解员也是“消防员”
 
  提起“代铁嘴”,大连市沙河口区春柳街道的居民都非常熟悉,甚至连不在春柳街道居住的居民遇到难事也慕名前来。从1992年至今,代宝学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5年了,他把一生中最精力充沛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人民调解工作,他不仅是大连首批金牌调解员之一,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代铁嘴”调解工作室。
 
  同样拥有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的还有本溪市明山区的黄瑞清。
 
  今年65岁的黄瑞清曾担任本溪市明山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明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从事民事案件的审理和调解工作长达37年,是一位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的优秀法律人才。2007年退休以后,凭借着自己的调解经验和在村里的威望,黄瑞清成了村里的法律“明白人”,附近村民有法律问题也都来找她,她的调解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做到了炕头上。
 
  这些人民调解员就像一个个“消防员”,总是能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扑灭”。
 
  为了调动人民调解的积极性,必要的经费支持不可或缺。
 
  朝阳市把建设专职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当大事来抓,为全市1565个村(社区)聘用专职调解员1565人,每名专职调解员按照每月100—500元不等的保障标准补贴经费,同时每调解成功一件纠纷补贴50—100元。补贴保障不但确保了基层调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更极大地调动了调解员的积极性。
 
  行业性 专业性 调解机制呈现多元化
 
  为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4年前,丹东市成立了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并根据《人民调解法》的有关规定,组建了医调委。4年来,丹东市医调委共调解结案的医疗纠纷252件,除了少数疑难复杂的历史积案以外,平均结案时间12个工作日,大大节省了医患双方的时间和精力。
 
  医调委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产物。在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的过程中,不断行业化、专业化的多元化解机制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注入了新活力。
 
  如果说建立机制是一个人,那么发展多元化化解机制就是“手和脚”,只有联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为此,鞍山市大力培育和孵化各领域内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健全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机制,引导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抚顺市则充分调动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性,主动作为,顺势而为,切实加强专业型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把预防矛盾纠纷的关口前移,相继建立了交通事故调解、民事诉前调解、医疗纠纷调解、公安治安案件调解、物业纠纷调解为主要内容的“五调齐动”机制。
 
  这些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让矛盾纠纷化解瞄得更“准”了。
 
  重创新 重突破 排查化解也有新思路
 
  9月1日,在辽阳县甜水满族乡的乡政府会议室里,一名村民在多媒体显示屏前,一边比划一边诉说自己的不满,而他倾诉的对象正是辽阳县委书记王忠学。当日,以王忠学为首的县、乡调解评议团就一起林地纠纷进行了调解,这一天,正是辽阳县“人民调解日”。
 
  从今年1月起,辽阳县把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确定为全县“人民调解日”,每到这一天,全县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到百姓的家门口去做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日”是辽阳县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上的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
 
  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当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等情况,在全省率先聘请以律师为主体的“法律服务志愿者”作为第三方参与社会矛盾化解,通过法官与律师互相监督、互相支持,最终实现社会矛盾化解,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葫芦岛市以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为主线,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为抓手,创造了“郝屯村棚改”新模式,形成葫芦岛特色典型经验,成功化解了企业改制、动迁拆迁、公共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疑难复杂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
 
  如今,全省各地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上仍在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因为社会和谐稳定非一日之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