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济带动社会发展,营商环境则为经济建设护航。为振兴辽宁,再创东北老工业基地辉煌,今年,辽宁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旨在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保障服务作用,为全省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治大国若烹小鲜”,通过“喜迎十九大”平安辽宁巡礼大型宣传报道活动的开展,采访团感受到,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全省各级政法部门各有妙招,兼具特色。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政法人在行动。

辽阳市公安局民警李家波到当地企业走访
点对点 保驾“营商环境”
越是高屋建瓴的谋划布局,越是需要掷地有声的贯彻执行,采访团发现,眼下,许多政法部门都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领导亲自带头去执行,深入企业,走向市场,发挥“领头羊”作用。
丹东市公安局成立了以丹东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周左盾为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为副组长的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升为全局“一号政治任务”,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了严格的督导、检查、考核、问责机制。力争在新一轮发展振兴中,成为“局内人”,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有所作为。
抚顺市公安局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对全市91家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一对一”服务,制定服务手册,每月开展一次走访对接。发放《致企业家一封信》和警企联系卡,建立“抚顺警企”微信公众平台和“企业家服务群”,及时了解企业所需所盼。截至目前,已走访企业227家,重点项目91个,征求意见建议334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125件。
面对面 上门服务更贴心
政法部门逐渐变“坐等企业寻帮助”为“走进企业送帮助”,一年来,各地政法部门不断调整角度,除旧布新,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真诚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更好的法治服务。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公证处在充分发挥公证职能的同时,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前移服务关口,着眼办理公证工作的新发展、新变化和人们对公证服务的新需求,及时推出预约服务,企业可通过电话或者现场预约,无需取号排队,即可办理公证业务。对于材料齐全、内容真实合法的涉企公证,优化办证法定时限,当日受理当日即可办结,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了“快、前、宽”的积极作用。
省公安厅辽河公安局则是用新理念解决新问题,用新思维破解新难题,将服务做成了“随行式粘性服务”,为油区外闯市场大型生产设备长途转场提供押运服务。上半年,辽河公安无偿为油区各级企业提供大型设备长途转场服务达30余次,护运车辆400余台次,服务遍及新疆喀什,内蒙海拉尔、乌审旗,陕北榆林,甘肃庆阳,陕西宝鸡,天津,黑龙江等地,行程10万余公里,累计为企业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
省人民检察院辽河分院则根据油田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以民行工作为切入点,制定了《辽河检察机关设立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的实施意见》,在沈阳采油厂、锦州采油厂、曙光采油厂和新疆西部项目部设立4个民事行政检察服务室。实现了对省内外的油区企业服务全覆盖,打通了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好检察工作职能,真正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为企业发展服好务。
本溪市公安局开展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服务,实行层级包保责任制,建立“三对一”联系机制,由3名公安民警组成1个联系小组,并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对各分县局、各警种部门工作推进情况、为企业排忧解困情况等开展实地督导检查。
解难题 企业获得大实惠
鼓桨前进,帮企业解决真正的难题,是优化营商环境最基本的目的。将助力工作做细做实,成为了各地政法部门的极致追求,给力的政法干警用扎实、有效的工作成果,换来了企业数不尽的赞扬。
辽阳某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的老板王某在包扶民警张艳革的帮助下,追回了800万元的欠款,濒临停产的企业重换生机,员工重新上岗作业,王某除了有感激之情,还对辽阳市公安局开展的“千警进千企”行动有了颠覆式的认识。
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办理的一起申请执行人为交通银行、被执行人为某企业的执行案件中发现,在依法强制被执行人履行部分债务(515万元)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强制拍卖该企业资产,必将导致被执行人无力继续经营。于是,执行法官积极与申请执行人沟通协调,使被执行企业书面承诺同意被执行人继续经营参与招投标,在其招投标当日解除对该企业账户的查封,招投标结束后立即重新查封。由于被执行人能够继续经营,具备了自身造血的功能,企业得以良性运转,在有能力履行时主动偿还600余万元的后续债务,实现了双赢。
丹东市某小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种种原因造成500余户居民的落户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也给开发商售房带来很大压力。丹东市公安局社区警务支队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开发公司取得联系,经过多方协调沟通、调查取证,目前,500余户业主正在陆陆续续办理户口落户。
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总部在江苏的某集团公司负责人张艳娟坦言,最初打算在北方投资时难免有些顾虑。如今,营口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尝到了“营口速度”的甜头。备案立等可取,半小时就能完成;规划、土地、环保等审批手续在法律框架下走“绿色通道”,从项目洽谈到开工,一共只用3个月,投放周期至少缩短了一半,为企业节约的成本不可估量。如今,“7个工作日拿到土地使用证”的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政法部门为的是换来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更是为了营商环境建设所做的努力。企业经营走向正轨,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更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出政策 营商环境更扎根
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搭建更稳健的营商环境,各地公、检、法、司相继出台多项举措,为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沈阳市公安局研发了“沈阳易行”智慧交通系统,获得了市民的普遍欢迎。沈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在全国首创“外商服务站”“驻企服务站”等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建设了东北首家出入境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
锦州市两级法院推进建立破产清算法庭、旅游巡回法庭和公益性诉讼等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相继推出涉企案件回访、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等6项特色服务,实行涉企案件诉前保全48小时内完成。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在全国率先实施“39证合一”,政法机关近百项举措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针对消费者维权和部分企业合同纠纷日渐增多以及处置不佳的状况,营口市相关部门通过调研,整合内部执法资源,成立了“消费者权益纠纷调解中心”“合同争议行政调解中心”,此举为全国首创。
肃作风 廉政才能惠民生
徙木立信,政法队伍建设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抚顺县人民检察院突出反腐重点,在办理涉企案件时,办案人员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在开展侦查工作时一律不着装“找人”,一律不带警车入厂,对涉案人员进行询问或讯问时坚持派人陪送,确保办案安全,同时避免给企业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锦州市政法系统在抓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进程中,坚决破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坚持正风肃纪,把抓反面典型作为重点,通过执法检查、案件评查、案件调查三种方式,狠抓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执法办案的违规违纪问题。
在营口市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优化营商十项举措中,有规范政法干警工作的重要一项,“扎实开展全市检察机关‘庸、懒、散、慢、乱’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司法改革,建立完善司法办案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始终坚持从严治检,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检察人员”。整治作风已经成为营口监察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