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司法局办事大厅,坐班律师随时为来访群众解答法律难题,这一制度已经持续了大半年,全县42名律师无人缺席。在律师们看来,只要到了司法局,就是“彪哥爱心团队”的人。5年前,本报开始关注“彪哥爱心团队”。5年后,“喜迎十九大·平安辽宁行”采访团再次来到阜蒙县,人依旧,但法治进程日新月异。
“年初以来,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阜新市政法机关按照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贯彻落实‘1353计划’,牢牢把握做好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这条主线,忠实履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职责使命,切实推进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司法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五项重点任务,为推进阜新转型升级和政法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问起如何落实“1353计划”,阜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付志宏的回答铿锵有力。
如今的阜新,需要转型升级,同心同德则是求得平安“最大公约数”的基石。
“彪哥爱心团队”的大踏步前进正是阜新市平安建设不断前行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阜新市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县区四大班子和市直各部门“一把手”共106名领导干部包保全市63个乡镇、32个街道、11个管委会,县区副县级干部包保重点村、社区,实现了领导干部承包乡镇(街道)、重点村(社区)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化解各类信访积案79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409件。领导包片包案啃信访“硬骨头”并不是阜新人的首创,但阜新却将这项制度落实得扎实有序,切实消除了很多影响稳定的因素,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这不但体现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更体现了阜新市委、市政府推动平安建设不断深入的决心和勇气。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凝心聚力、同心同德,现如今,阜新人正以这种姿态破解着社会治理的道道难题。而阜新公安的“网络110”就是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记者扫描“110报警客户端”二维码,一键报警、精度出警等功能,直观、高效。与传统电话110接报警相比,出警速度至少提升50%。更重要的是,完善高效的警务指挥处置体系,提升了一线作战单元的服务、控制和打击能力,使阜新公安更加有效地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
平安稳定,离不开政法系统的主动作为、主动服务。这种主动意识,已经成为阜新公证处的工作理念。从传统业务转变到新型业务,“你办证,我找证据”已经成为公证处的响亮口号。16000多件的全年办证量,是扎实的工作成绩,更是主动服务的集中体现。
平安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生可以说是社会治理中各方的“最大公约数”,借助民生工作和公共服务,政府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动员社会力量,让更多的主体加入到政策形成过程中,政策的效率、效果均因多元主体的参与而提高。这是共识,更是内在逻辑。
放眼阜新,曾经的煤都,正着眼供给侧改革;曾经头顶“贫困辽西北”的帽子,如今正在脱贫摘帽。对于阜新市委政法委而言,落实“三大专项行动”,自然需要纲举目张,自然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对于阜新而言,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行动就是平安阜新的基础,就是实现平安阜新、法治阜新的“最大公约数”,更是177万阜新人的最大共识。
昔日,阜新因“物阜民丰,焕然一新”而被称作阜新。如今,阜新正在以平安建设为抓手,站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跑线上,稳中求进,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