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
辽阳也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当我们走进她的时候,就立刻被这里的“表情”所吸引:是平和,是愉悦,是充满勃勃生机的活力,是内心被安全感所充盈的一种踏实与幸福。这让我们忍不住想去探索、追寻这表情背后是什么。

9月12日,辽阳县首山镇黑牛庄村党总支书记罗明柱用手机展示可以连接到村里的监控系统
“生活在这里,大家感觉到很安全。”多位市民向记者道出原因——这个城市的“眼睛”从没离开过百姓。她看得见百姓所急、百姓所需;她知道平安是发展的根基,平安是百姓的期盼和追求;她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不断探索创新;她引导群众都参与到平安建设之中,又把评判建设成效的权力交给群众,让群众能够分享平安建设的果实。
“互联网+”升级群防群治
高科技时代,信息化成就战斗力,善于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才能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
在辽阳,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综治防控系统正在建设中。有了这一系统,基层的综治疑难问题可以直接视频连线上级部门咨询解决,上级部门也可以通过连线村内视频监控系统随时掌握村里综治维稳、矛盾调处等实时情况。地处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东南面的黑牛庄村是这套先进系统的最先受益者。
黑牛庄村全村人口为1583人。2016年,该村投资12万元,在村里三横四纵的主要街路口和广场等活动场所安装了28个高清摄像头,实现了视频监控整村全覆盖、无死角。今年4月,黑牛庄村又率先接入全国综治信息化系统,成为进入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联网平台的第一村。
黑牛庄村党总支副书记黄国普告诉记者,自从联入视联网平台后,他用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知道村里面的大事小情。“我打开手机,点击这个‘平安辽宁’的APP,再点击‘高清图像监控’功能,黑牛庄、辽阳县甚至整个辽阳市的各个要道和重要场所的实时状况都能呈现在这个手机屏幕上。”黄国普说,就在前几天,村里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村民走失了,他用手机调看了村内的监控,发现人往村东头走了。“我们马上发动村民,不到20分钟就把她找了回来。”在黑牛庄村,从村支书、支委到村民代表,手机APP和电脑PC端同步连接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权限随时查看各自网格内的突发情况,并进行快速及时的处理。依托信息技术,黑牛庄村还建立了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社会治理云图平台、平安智慧云眼平台三大平台。通过基层网格员采集信息,结合热线电话、手机APP、门户网站、短信平台等多渠道,实现综治业务协同、事件联办、各职能部门数据共享。
平安建设好不好,百姓说了算。
黑牛庄村村民刘川红告诉记者:“现在,小偷都不敢走进我们村一步,村里连条狗都丢不了。”她还听说,以后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只要拿着一部手机,就能随时知道家里的老人孩子过得好不好、安全不安全。“出门在外,心里惦记着家,只要老人孩子都好,我们就安心。”
这些发生在黑牛庄村的一幕幕,展示了社会治理创新给这一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近年来,辽阳市始终推进平安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建设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平安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
这依靠信息化构筑起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就是辽阳的“智慧之眼”,时刻守护着百姓平静安宁的生活。
社区矫正工作的“辽阳模式”
有爱的目光,才能打动人、温暖人。对辽阳平安建设工作者来说,工作中只是“看到”还不够,还要用心去体会,对每一位工作对象都要投入感情,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我怀着一颗赎罪的心做了一些事情,这其中蕴含着司法干警的心血,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地为社会多作贡献。”这是辽阳市社区服刑人员张静(化名)一篇思想汇报的结束语。看到最后这句话时,整整5年间往张静家跑了150多次的张晓明笑了。
2009年,辽阳市司法局探索以辽阳市北郊监狱警察队伍为基础组建辽阳市社区矫正支队,张晓明的职务就是该支队宏伟大队工农中队的中队长。
“现在,她的家庭美满幸福,小日子过得不错,谁也看不出她曾经是一名服刑人员。”张晓明告诉记者,张静曾是某建筑机械公司的报账员,大专学历,文化程度不低,但法律观念淡薄。“最开始,她头脑里理解的犯罪,只有偷、抢、杀人放火,对自己传播邪教破坏法律实施一点概念都没有。我也是通过150多次的‘家访’,说通了她的父母、哥哥,一点点渗透教育才使她弄明白的。”
“晓明就像是我们自己家人,我们信任他,谢谢他帮教我女儿。没有他,我女儿不能这么快地重新融入社会。”记者采访张家人时,电话那头张老汉一度哽咽。
9月11日下午,记者在该支队的心理咨询矫治中心内,看到了一名2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陈某正在电脑前做心理评测,评测结果出来后,他被矫治中心的蒋智主任带到隔壁的心理咨询室“话疗”。“你看他评测结果的图谱,‘焦虑’和‘恐惧’这两项都到了峰值,足以说明他现在的心理状态不正常。”蒋智介绍,对于已经通过审前社会调查评估的社区矫正人员,矫治中心会首先对其进行心理评测,找到心理问题,通过1到3小时不等的时间,运用丰富的“话疗”经验,让这些人打开“心结”。“只有了解到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刚刚小陈告诉我,小时候父母离异时对他造成了心理伤害,接下来我给矫正干警出具的意见书中,就会注明这一点,让他们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去辅导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心理咨询矫治中心共有3名干警,其中2人已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证书。
据了解,该支队内设7个科(室)、7个矫正大队、34个中队,成立了“三个中心”——审前社会调查评估中心、教育管理中心和心理咨询矫治中心。通过制定22项工作制度,编纂《辽阳市社区服刑人员执行档案操作规范》《辽阳市社区服刑人员登记管理办法》,建立了完整的社会矫正工作运行体系。“我们《审前社会调查评估报告》对法院量刑有很强的建议性,只有严格评估,才能把好社区矫正入口关,将风险挡在社区外。”支队长刘维良说,建队以来对7名违反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提出了撤销缓刑建议,法院均予以采纳。
目前,该支队在市内五区派驻了6个大队、34个中队,成立了99个社区矫正工作站、200个社区网络服务点。“7年来,支队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759人,解除矫正2226人,解除矫正率达到80%,而且无一人违纪违法,无一人重新犯罪。”
辽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周明光告诉记者,这是一支让人尊重的队伍,作为全国最早的社区矫正司法警察队伍,他们探索出了更标准、更规范、更科学的社区矫正“辽阳模式”。而干警们的专业和担当,正好似“心灵之眼”,对这个城市倾注了源源不绝的关爱。
不断创新见证“心为民所想”
心有所想,才有所见。透过辽阳综治人一双双“眼睛”,我们看到的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的一颗颗红心。
因被邻居打伤,9月11日,辽阳县河栏镇退伍军人叶江波(化名)来到辽阳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叶江波老人身患残疾,经审查完全符合援助条件,法援中心当日就指派了援助律师。“为了更好地给老百姓提供服务,我们出台了服务规范,要求工作人员谁接待谁负责,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如材料齐全必须马上受理、立即审核,最快当日就可以指派援助律师。”辽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周明光说,辽阳市共有5家法律援助中心、104个工作站,所有窗口接待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援助服务规范》执行……
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有多少收益。“政府替不替老百姓办事儿,我们心里明镜似的。”细心盘点一下,采访中更多市民的诉说,让记者体会到了一个更温暖、更真情的辽阳。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未来辽阳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辽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赵海说:“一句话,就是一个安居乐业、令人向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