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商报》报道,近日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云溪派出所设立的一块“打架成本”公示牌引发网友关注。“……造成轻伤直接成本: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赔偿金+开除公职+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因拘留少挣的工资+社会及家庭影响……”
尽管此举并非成都公安首创,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一目了然的方式,轻而易举帮大家算清楚了这笔“打架仗”,这种接地气、贴民心的普法宣传方式还是收获了网友们的大量点赞。
由此笔者联想到前段时间爆红网络的警务微视频《民警李建国》,这部常州市公安局高新(新北)分局拍摄的系列网络短剧,通过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向公众宣传防范知识。其中第一部《防范溺水篇》上线三天便累计播放1200多万次,收获极好的传播效果,成为现象级作品。
作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普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键问题在于采用何种形式深入有效地进行普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如何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制宣传引向深入,入心入脑,就成为各有关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
从这一点来说,“打架成本”公示牌和警务微视频《民警李建国》无疑都是接地气普法的好范本,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