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徐徐海风,行走在街头巷尾,能感受到一种惬意,这份惬意源自盘锦市的和谐氛围。
和谐氛围的营造,离不开盘锦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
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种类多样、多发易发的态势。盘锦市构建起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网格、大联动、大调处”的工作新格局,为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保障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5日,一名工作人员在盘锦市兴隆台区网格管理中心演示如何用手机扫描民声热线二维码
大网格之
“神经元”+“微动脉”
“小李啊,你快过来一趟吧,秦大爷和单大爷在老年活动室打起来了!”
7月13日,兴隆新城社区第二网格员李悦接到网格信息员的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
李悦赶到时,两位老人还是互不相让。无奈之下,李悦将二老带到了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经了解,二老平常关系不错,只是下象棋时太较真儿,发生了口角。于是,李悦从情感角度出发,采用分别调解的方法,对俩人进行了劝解。
“这事儿赖我,是我说话太冲了,不怪老秦,我和他道歉去!”话音刚落,刚刚接受完调解的秦大爷就走进了调解室。
“老单啊,你说的话我都听见了,这事原因不全在你,我这个人爱钻牛角尖,以后我改,咱还是老哥们儿。”秦大爷也真诚地道了歉。
经过李悦的调解,两位老人握手言和,有说有笑地走出了调解室。
如今,戴着红袖标的网格员已经遍布在了盘锦市各个村(社区)。李悦告诉记者,他们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为居民处理大小矛盾纠纷,早已成为居民间的“和事老”。
盘锦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刘建忠向记者介绍,盘锦市在矛盾纠纷排查行动中,采取了实行“神经元”+“微动脉”的方式,铺就了人民调解大网格。
社会基础网格是“神经元”,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设立,以100户左右村(居)民为划分标准,全市共划分基础网格3230个,有4600余名网格员,每天两次按照固定巡查轨迹不间断巡查,及时捕捉发现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并通过手持终端及时录入上报。
与基础网格对应的人民调解小组,就是“微动脉”。调解小组由网格员、社区民警、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热心公益的“五老人员”共同组成,负责矛盾纠纷的信息收集和调解工作,使许多矛盾纠纷得到了成功化解。
盘锦市大洼区公安局大洼派出所所长马学凤告诉记者,大洼区平安镇平安村村民王某购买了一栋旧房屋,想要重新翻建,但却受到后院邻居李某的阻拦。
因为历史原因,两家房屋仅隔5米左右,李某认为现在邻居的房屋已经挡光,如果房屋翻建,挡光情况势必更加严重,二人因此发生了严重的矛盾纠纷。
马学凤和驻村民警宋超明了解情况后,对二人展开了细致的调解工作,并个人出资弥补王某因工程延误造成的损失,感动了两人。最终,李某低价买下王某的房屋,王某在李某家邻侧另建一座房屋,使一起矛盾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人在格中,事在网中。”如今,盘锦实现了微小社会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就地解决,重大社会矛盾纠纷也能被及时发现掌控,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漏网”。
“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个别矛盾,网格员们也会第一时间为我们解决,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和谐社会。”盘锦市兴隆台区渤海街道兴隆新城社区李大爷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
大联动之
“局部联动”+“中枢互动”
矛盾纠纷的解决能力提升源于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盘锦市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中搭建了“局部联动”+“中枢互动”人民调解大联动平台。
“‘局部联动’是实现矛盾纠纷调解‘一网揽全局、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之举,是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快速处理和化解的重要工作机制。”刘建忠向记者介绍道。
目前,盘锦已将矛盾纠纷按照类型划分为16大类63小项,分别确定了联动职能部门,形成了案件的职能部门+调解组织的“局部联动”工作机制。
《盘锦市关于建立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工作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盘锦市人民法庭诉调对接机制》等多个联动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文件先后下发,从矛盾纠纷信息排查、案件受理、调处和跟踪反馈形成整套联动工作机制。
7月20日,盘山县居民赵某以夫妻感情不和为由来到盘山县人民法院起诉离婚。“我们孩子17岁了,这些年因为丈夫入狱,我一直独自操持这个家,难的都不用说了,本想等他出来好好过日子,可没想到他总骂我,甚至打我,我不想和他过了,我要离婚!”赵某怒不可遏地说。
该院立案庭的工作人员仔细了解情况后,发现二人对家庭和孩子还有眷恋,便决定采取“双管齐下、多方调解”的方式,委托盘山县太平镇西五村进行诉前调解。
经过社区调解员苦口婆心地劝说,双方都同意做出改变。回到法院后,双方同意以后遇到事情互谅互让、协商解决,共同将孩子抚养成人。至此,一起家庭矛盾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
盘锦市兴隆台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李庆向记者介绍,“0427-6522222”在兴隆台区可是一个“网红”电话号码,“它印在网格员红袖标的下方,是兴隆台区的民声热线。居民遇到矛盾纠纷时拨打这个电话,接线人员了解情况后会第一时间联系所属网格员进行跟踪调解。”
3月22日,该区茨采街道茨采社区陈女士通过民声热线电话反映,其邻居张某经常于深夜酒后回家吵闹,严重影响了陈女士一家的正常休息。网格员与张某进行了耐心的沟通,并对双方展开调解,惭愧的张某表态不会再深夜吵闹,愿意与陈女士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谐共处。
刘建忠告诉记者,民声网仅是“中枢互动机制”当中的一项。在“中枢互动机制”中,还以网格中心为“中枢”,通过热线平台(法律援助及矛盾纠纷调处热线12348、市民热线)、移动平台(微信公众号、市民APP)等接收群众的诉求,实现了与网格中心的无缝对接和互动工作机制,来自虚拟空间的矛盾纠纷信息均可通过实体工作平台快速得到解决。
大调处之
“调解员”+“法律顾问”
在盘锦市兴隆台区兴隆街道乐园社区,有一面醒目的大型显示屏,据社区的第一书记尹迎丽介绍,这面显示屏用于进行视频调解。
“我们社区设有一名法律顾问,当法律顾问不在社区,调解员又解答不了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时,我们就会用视频调解的方法,让法律顾问通过视频帮助调解。”尹迎丽说。
5月11日上午,乐园社区的一位老人所养的狗被轿车撞死。老人十分悲痛,表示这条狗与她相伴多年,失去它如同失去亲人一样,必须让司机赔偿一条一模一样的狗。
网格员调解无果后,经双方同意,将二人带到了社区,并通过视频连线法律顾问对此事进行调解。经过法律顾问的依法调解,双方同意以现金形式赔偿,这起矛盾纠纷就此解决。
盘锦市在村(社区)推行了司法行政工作室试点工作,全市全面开展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市23家律师事务所和50家基层法律服务所280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与511个村(社区)签订了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协议,成为村(社区)法律顾问和兼职人民调解员,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目前,盘锦市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6家律师事物所签订了购买服务协议,社会律师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一周7天无休开门服务,在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同时,各基层村、社区的矛盾纠纷可通过视频平台直接面对面地进行答疑解惑和调解。
刘建忠告诉记者,“调解员”+“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以来,法律顾问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83件,其中重大疑难案件130起,调解成功率达100%,调解对象满意率达100%,确保了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后记
现如今,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已成为维护好一方平安稳定的重中之重,而要做好该项工作,就要有符合地区实际的大章法和好办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盘锦市在该项工作中所采取的“大网格、大联动、大调处”的新举措,既彰显了宏观上的“大章法”,又体现出了微观上的“好办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办法着实为当地百姓的平安和一方的和谐稳定加了一把“安全锁”,并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