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鞋垫断体貌,一枚掌纹定凶犯,一句话撬开嘴巴,一番思考定方向夺大局。
这并非是小说里对主人公的美化,而是对一名从业二十余年的老刑警的真实写照,他就是盘锦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赵光。
警队里的人都说,要是赵光看哪个嫌犯一眼,那锐利的目光就像是在进行立体扫描的X射线,将这个人从外到内地侦查了一遍。

9月4日,盘锦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赵光(左一)在与同事研究案情
20年的刑警生涯,近千起案件现场勘查,400余起大要案攻坚,100余个大要案犯罪嫌疑人落网,700余份零差错鉴定,7篇省部级出版物刊登的学术论文……这些数字串起来,让赵光变得闪光。
如今,赵光不仅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入选公安部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还是一名刑事技术专家。
慧眼辨顽凶 警队留下“神探”传说
2000年5月,盘锦市发生系列入室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专偷高档小区,经串并案件达30余起。狡猾的嫌疑人屡次逃脱,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一次作案中,该名犯罪嫌疑人在逃跑时甩丢了一只鞋垫。赵光通过分析这只鞋垫大胆推测:“该人年龄28岁,身高一米七二左右。”
一周后,嫌犯刘某落网,28岁,身高一米七三。领导和同事们目瞪口呆,都纷纷赞叹:“赵光真是个神探。”
2006年5月8日晚,盘锦市兴隆台区某小区车库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现场破坏严重,警方的技术人员在勘验中未发现有价值的物证。勘验结束已是半夜。回了家的赵光不死心,总有种感觉,现场应该会有东西,于是,他乘着夜色又来到案发车库。天刚见亮时,赵光终于在车体上提取到一枚仅有一元硬币大小的残缺掌纹,这让他很是兴奋,赵光依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断定这枚掌纹印记为犯罪嫌疑人左手掌偏手指的位置。数次观察和分析让这枚掌纹像一张“照片”一样印在了赵光的脑海里。
案发6天后,经过警方的不懈努力,5名抢劫犯罪嫌疑人落网,相继供述了其它多起案件,但因“5·08”案件涉及人命,几名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
审讯进入了僵持阶段。赵光自告奋勇地来到犯罪嫌疑人王某所在的审讯室,在查看了王某的左手掌后,凭着“照片”记忆,赵光当即确定王某就是行凶者。
在审讯室里,赵光只说了几句话:“我是搞刑事技术的。我很确定你作案时左手没戴手套。零口供也可以认定你,是坦白从宽还是对抗到底自己看着办吧。”赵光说完转身离开。
两分钟后,王某全盘招认。
就这样,赵光凭借“最强大脑”成了盘锦市刑事技术的“大拿”,县区有疑难案件,总想请他去。用基层刑警的话说:“有赵光在,我们心里有底。”
攻心理防线 智慧审讯破疑案
2014年9月9日,中央电视台的《等着我》寻人栏目来了一名盘锦籍男子杨某。他介绍说,2004年3月26日,他的母亲与家里失去联络,至今杳无音讯。11年间,他走遍了辽宁西部寻找失踪的母亲,却毫无线索,无奈求助媒体,但最后仍然无果。
绝望之中,杨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求助盘锦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接待杨某后,支队成立了由赵光带队的专案组。赵光迅速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调查工作,通过杨某母亲失踪前留下的通讯线索,锁定了嫌疑人张某。因获悉张某涉嫌毒品犯罪,因此决定从毒品案件入手,与其进行正面交锋。
审讯中,张某交待了贩毒的事实,但拒不承认与杨某母亲有任何关联。时过境迁,案件没有直接证据,赵光为此准备了充分的审讯方案,但张某十分狡猾,与赵光打起了“游击战”。
经过6个小时针锋相对的较量,张某心理防线松动,承认了杀人的犯罪事实,并供出埋尸地点。
专案组立即驱车前往,但到了现场,大家都傻了眼,这是盘锦市内的一段“国堤”,全部由水泥和石块浇筑而成。别说用铁锹来挖了,就是调来抓钩机也挖不开啊。当时,赵光忽然灵光一现,会不会是张某怀着侥幸心理胡乱指认埋尸地点,不想让警方找到尸骨以求“证据不能落实”呢?于是,赵光另辟蹊径,开始联系水利、规划等部门,打算查验一下这段国堤的修建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光联系到了一名已经退休的水利部门老同志,通过这名老同志的回忆,以及水利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确认这段国堤的建成时间是2003年,比杨某母亲失踪时间早一年,谎言被当场揭穿。最终,张某交待了准确埋尸地点。因为案发时间过长,埋尸地点变化较大,经过9天的不懈努力,杨某母亲的遗骸终于被找到。
还有一案:
2014年3月6日,王某失踪半年后家人报案。赵光敏锐地判断这绝不是一起简单的失踪案——王某被害了。他部署了8个方面的调查任务,情况汇总后发现,犯罪嫌疑人高某的杀人嫌疑很大,但由于时过半年,证据条件不好。正如事前预料的那样,民警的审讯过程异常艰难,高某三缄其口,沉默以对。
听了民警的汇报后,赵光拍案而起,说:“我去和他谈,我就不信拿不下来。”
赵光来到审讯室直面高某,根据之前掌握的高某的性格特点,和他谈论家庭、孩子及责任等话题,最后说了关键的一句话:“我没有在你孩子面前抓你,就是为了给孩子留下一个完美父亲的形象,孩子是无辜的,我不想让孩子心里一辈子有阴影。”正是这句话,让高某心理防线轰然倒塌,很快供述了杀人抛尸的全过程,案件成功告破。
赵光就是这样通过多年的钻研和锤炼,从刑事技术专家成长为大案攻坚的审讯专家。
妙计擒毒贩 热血刑警智勇双全
“毒贩的抓捕通常伴随着巨大的危险,这些人是真正的亡命之徒。”赵光说,刑警们要在协调、策划和抓捕、固定证据方面投入大量的心血。
在“12·02”特大贩毒案件的侦破中,赵光任前线指挥。该案侦破历时半年,赵光科学安排、合理分工,对整个贩毒网络采取了周密的侦查措施。
2014年3月下旬,发现主犯的异动后,赵光立即指令民警先期赶到南方某市开展工作。3月28日,两名嫌疑人只身返回盘锦,这很不合常理。结合前期工作和多年破案经验,赵光判断一定是人货分离,立即指令前方民警调取当地物流信息,果不其然,民警发现了一条隐蔽在物流中的运毒通道。
专案组随即在网上进行了全程跟踪。4月1日下午,赵光两次往返沈阳,对“货物”进行了秘密取证。4月2日,赵光带领民警来到盘锦市某物流点,伪装成物流工作人员,内紧外松,布下了三层警力,织出了一张天罗地网。
当日下午4时许,疑神疑鬼在外面转了一天的主犯进站取货时被当场拿下,人赃并获。共缴获冰毒8.27千克,抓获贩毒人员33人、吸毒人员48人,摧毁了盘锦市历史上最大的贩毒网络。
案件收网阶段,赵光对整体案件的掌控成竹在胸,对毒品的走向了如指掌,抓捕过程严丝合缝,该案也成了警队缉毒的一个经典案例。
同事眼中的“狠人” 家人眼里的“病人”
盘锦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张君芝告诉记者,赵光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得力干将”。侦破“2015·7·19”持枪杀人案时,赵光第一个冲进屋里,将犯罪嫌疑人扑倒在地,给同事们创造了最有利的抓捕时机。“老赵是个拼起命来不管不顾的人,要知道,这个穷凶极恶的家伙在25个小时以前刚刚用猎枪杀害了一名物业老板,而抓捕时他手中是否有枪,当时我们根本无法确定。”
当记者问到赵光有没有怕过时,耿直的赵光实话实说:“事后也怕,我这100多斤没啥,可家里还有父母、媳妇、孩子。但刑警就是这样,面对危险是你的工作,更是你的职责。”
赵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刑侦工作的忠诚和热爱。“清网行动”期间,赵光强忍着带状疱疹带来的剧痛,历时40天,足迹遍及三省十四市,梳理信息两万条,亲手抓获3名潜逃12年的命案逃犯和一名监狱脱逃在押犯。
多年的刑警生涯,让赵光有了职业病——疑神疑鬼,常常怀疑一切。赵光的妻子就常常哭笑不得地说:“你这人有病啊!”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她其实很理解赵光的工作,因为她也是警察的女儿。多年来,她总是默默地安排好家里的一切,让赵光在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深更半夜有案件,他说走就走;大年三十儿家里正在吃团圆饭,也是说走就走。十几年来,他没休过公务员年假,平时周末也在单位梳理案件。多年来,妻子没有一句怨言。
“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赵光常常给妻子哼唱这句歌词。面对贤惠的妻子,赵光只能满脸羞愧地一次又一次重复老套的承诺——“等这段忙完了,我带你和孩子去三亚旅游!”可这一承诺至今还未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