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用传奇一生诠释家国情怀 追忆我省首任司法厅厅长吴家象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石健 | 发布时间: 2017-09-12 09:29
  吴家象:字仲贤,义县人。生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任东北大学总务长兼代校长、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秘书、东北政务委员会机要处处长兼秘书长。1930年3月3日至1931年5月30日任辽宁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后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秘书长兼机要处处长、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参议。后任张学良的秘书长。1942年11月15日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参事、辽宁省司法厅厅长及民政厅厅长、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81年11月14日逝世。
 
  时间回到36年前,初冬季节,一位枯瘦的老人躺在长春家中的病榻上。恍惚中,窗上的白霜映衬出许多形象,张学良、毛泽东、周恩来……种种人和事,历历在目……老人闭上双眼,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1岁。
 
  历史从未忘记,他就是民国时期极富盛名,被誉为“东北才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为国家披肝沥胆的吴家象。作为辽宁省的第一任司法厅厅长,作为辽宁早期的政法人,他的名字却不为现代人所知。近日,记者通过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追忆我省首任司法厅厅长吴家象,揭秘一代才子的传奇人生。
 
  “东北才子”成为“张学良左右一儒生”
 
  翻看辽宁政法大事记,1954年8月1日,辽宁省司法厅成立,吴家象任厅长,聂品、张奋光任副厅长。短短的几行字,对于吴家象并没有太多的交代。
 
  找寻关于吴家象的记忆,不妨从东北大学开始。在东北大学校史馆,有这样一段记载:“1922年8月,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筹建工作走上了正轨。1922年12月张作霖任命王永江兼任东北大学校长。1923年1月,奉天省长公署下令‘在文学专门学校旧址开办文法科大学,在高等师范旧址开办理工科大学’。1923年4月26日,奉天省公署颁发并正式启用‘东北大学之印’,东北大学宣告成立。校长王永江任命汪兆璠为文法科学长,赵厚达为理工科学长,吴家象为总务长,代理王永江主持校务工作。”被任命为校总务长的吴家象可谓是东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吴家象,1891年11月13日生于江西南昌。1909年考入奉天中学堂,期间曾参加抵制日货和请开国会等民主运动。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成绩独占鳌头,受到校长蔡元培赏识。1919年毕业后,到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因才学不凡,被时人誉为“东北才子”。
 
  1928年,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吴家象得到张学良重用。被任命为总司令部秘书、长官公署机要处长、奉天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因办事谨慎、稳妥,深得张学良信任。1931年3月,张学良赴北平就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吴被提升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和长官公署秘书长,协助留守沈阳的张作相料理政务。至此,吴家象被誉为“张学良左右一儒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形势危急。此时,吴家象挺身而出,他化装成欧洲来华调查人员的秘书身份,悄悄到达北平,向张学良详细报告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情况。
 
  不久,吴家象被任命为北平绥靖公署秘书长兼北平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后改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议。1933年3月,张学良被迫下野,吴家象拟辞职闲居。后在张群、刘哲和莫德惠等人力劝之下,于1933年6月至12月就任政务整理委员会政务处副主任。1934年1月,张学良回国,吴家象前往上海迎接,并随其去武昌。同年3月,被张学良任命为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秘书处长、代秘书长。1935年11月,转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
 
  “西安事变”从运筹帷幄到一言不发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根据史料记载,在“西安事变”前后,有一位曾经为张学良将军运筹帷幄,为解决“西安事变”作出贡献的知名人士,他就是当时担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的吴家象。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飞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张、杨痛切陈词,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为所动。12月12日凌晨,张、杨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为使全国各界了解事变真相,张学良责成吴家象拟定电文通电全国,声明扣留蒋介石的目的。12月16日晚,吴家象在西安广播电台向全国发表广播演说,郑重提出:“为了挽救国家民族之前途,我们反对蒋委员长自误误国的作法,反对消灭实力的残酷的内战,要全国一致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吴家象的演说,对促进国内民众及各阶层爱国人士了解和同情“西安事变”起了重大作用。
 
  “西安事变”后,应张、杨二位将军之邀,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达西安,共同协商解决相关事宜。当时成立了由周恩来、吴家象和南汉宸(杨虎城的秘书长)组成的联合办公厅,分别代表中共、东北军、十七路军协商解决“西安事变”善后事宜。在一次开会时,周恩来听说吴家象生病不能到会,便提议把会议临时安排在吴家象的家里召开,此等礼遇,未曾有过。吴家象对此深为感动,尤其对周恩来的为人处事更为折服。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吴家象作出了很多贡献。同时通过与周恩来的接触,对中国共产党亦有所了解,对其日后思想转变起了很大作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吴家象心中愤愤不平,决定在家隐居。1938年3月,日军进犯潼关,被迫与于学忠、何柱国等东北军将领携家眷迁往成都。每日以读书、写字、作诗、郊游排遣时光。同年10月,蒋介石在重庆召见吴家象,只字未提“西安事变”,只说抗战需要人,请他参加工作。吴不愿为蒋所利用,当即提出“不进政府机关当首脑;不做地方官吏;不做幕僚”。蒋介石便委任他为“立法委员”。吴家象每两周或更长一点时间到立法院参加会议一次,但从不发言,实际上为挂名委员。
 
  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披肝沥胆
 
  1946年4月,立法院迁往南京,吴家象借故不与同行,自动辞去在立法院的任职。1947年冬,携眷迁往江西庐山牯岭镇,开始隐居生活。国民政府多次派人劝其去南京就职,他始终没有动心。此时的吴家象,已经对国民政府失望至极。
 
  1949年9月,吴家象曾协助解放军做解放庐山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家象应周恩来之邀走下庐山,到达北平。1950年10月,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接见与会代表时,周恩来特意将吴家象介绍给毛泽东说:“这是原东北军的秘书长吴家象先生。”毛泽东随即与之亲切握手。
 
  1950年10月,吴家象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和中央委员。1954年4月,吴家象受中共中央指派到沈阳就任辽宁省司法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宁的司法行政经历了最初与审判实行“合一制”,到成立司法厅实行“分立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7月,辽宁境内的司法行政事务统归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管辖的人民法院兼管。1954年8月1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辽东省、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1954年8月13日,中央司法部发出通知,要求辽宁省等18个省和京、津、沪三市,立即着手建立司法厅(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组建的辽宁省司法厅,成为省政府主管全省司法行政的专门机构,辽宁省实现了中央关于各省审判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逐步实行“分立制”的要求。
 
  在吴家象的主要领导下,司法厅的主要职能任务是负责省内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的设置,管理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免下一级地方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管理人民法院陪审员以及管理法学教育与干部培训、法制宣传、公证律师等工作。初建的辽宁省司法厅设秘书科、法院管理处、干部管理教育处、公证律师处,编制37人,司法厅与省高级法院“分立”后,密切配合,有效地完成了各项司法工作任务。
 
  1958年11月,司法厅裁撤,吴家象又被任命为省民政厅厅长。在“文革”中,吴家象被列入所谓“东北帮”反革命集团,“造反派”为他罗织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他不服,与之进行辩论,并拒绝为迫害刘少奇出具假证。后被下放到辽宁省西丰县。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正式平反。
 
  从1955年开始,吴家象历任辽宁省四届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民革辽宁省委副主委、民革沈阳市委主委、沈阳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76年,在吉林省省长栗又文的帮助下,吴家象从辽宁调到吉林省工作,担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吴家象是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
 
  采访后记
 
  从民国儒生到爱国主义人士,吴家象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家国情怀,诠释了一位中国人应有的骨气与担当。他每干一行,都会倾其全力,尤其在我省早期的司法行政事业中,他为建立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向吴家象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