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2日至18日,本报记者应邀参加了由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全国法治报业发展年会、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宁夏法治报社承办的“全媒体记者塞上行(法报镜头拍宁夏)”采访活动,全国22家省级法制(治)报的50名优秀新媒体、摄影记者赴宁夏最基层的政法单位采访,记录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进步、政法综治工作中的“宁夏经验”。即日起,本报记者带您走进宁夏各市县,看看他们的“政法亮点”。

执行人员对淘宝网反馈的大数据进行查找分析
数据说话:今年1-7月底,贺兰县人民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379件,比上年同期多收547件,同比上升29.86%,已执结1478件,比上年同期多结455件,同比上升43.08%,执结率62.13%,同比上升5.74%,实际执行率70.7%,同比上升13.49%,标的到位率68.13%,同比上升28.59%,案件终本率仅13%,同比下降5.17%,已结案件总标的额达2.11亿元。执结率和实际执行率连续四年位列银川市法院系统首位。
对症下药 大数据成执行“利器”
“刘法官,你在法院吗?我想赶紧把钱交了,你快点把我的支付宝解冻吧,我买不到回家的火车票了。”电话里的单某心急如焚地对执行法官说。
原来,单某来贺兰打工时经人介绍与老乡张某认识并结婚,生育两子,后来双方感情破裂,诉讼离婚。经法院调解,长子由单某抚养,次子由张某抚养,家庭财产归单某所有,由其支付张某财产分割费2.5万元。本案在执行过程中,法官查明被执行人单某离婚后便到浙江打工,在宁夏无居所,并且经查询核实,也没有发现其有存款、土地、房产、车辆等财产可供执行。执行法官多次与被执行人单某电话联系要求其履行义务,单某不仅恶语相向,还一直拒绝履行。常规执行方式均没有结果,执行法官遂向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出协助执行查询通知书,将单某的支付宝账户冻结。这起案件是贺兰县法院利用与蚂蚁金服建立的长效远程协助机制成功执结的一批“骨头案”中的一件。该案例也因此参评2016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
凌晨行动 让“老赖”无处藏身
“有人在家吗?”“这么早,是谁啊?”家住贺兰县明珠美居小区的张某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法院凌晨集中执行活动中第一个被堵住的“老赖”。
针对当前一大批被执行人采取与法院“躲猫猫”的方式规避执行,导致大量案件难以执结的现状,贺兰县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每周会确定一天为“集中执行日”,将原来分散式执行转变为集中执行,要求每一位干警对案件逐一进行分析,梳理出长期规避执行、逃避执行的案件,确定凌晨突击执行的重点被执行人,然后集体出动,让“隐身”的被执行人无处藏身,对案件逐个击破。
2016年11月至今,贺兰县法院执行局共组织集中执行活动33次,查找被执行人1312人,找到被执行人310人,司法拘留31人,结案266件,结案标的达1175.06万元。
悬赏公告 压缩“老赖”生存空间
今年初,贺兰县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发布了全区首份悬赏执行公告。通过在新闻媒体和被执行人居住地发布、张贴悬赏执行公告,公布被执行人照片、户籍地址、涉案金额等基本信息,进一步压缩“老赖”生存空间,集结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破解执行难题。
“法官,我已经履行了还款义务,请你们别再发悬赏执行公告了。”今年1月6日,一名被执行人来到贺兰县法院执行局主动履行了悬赏公告中的法定义务,同时按照申请人与他的供热合同协议,又缴纳了本季采暖费共计5000元。这是1月5日贺兰县法院悬赏执行公告在《宁夏法治报》发布后执结的第一例案件。
“悬赏执行公告所涉案件,都是已经穷尽措施仍然无法执结的难案,希望通过悬赏执行借助社会力量来啃下这些‘骨头案’。”贺兰县法院执行局局长张旭旻说。今年以来,贺兰县法院共发布悬赏执行公告30人次,其中有15名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照片被张贴在居民小区、公共广场等地,悬赏执行公告发布后就有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到法院履行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