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锁定误差,实现智能预警!”
5月8日,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战怀尧向记者展示DeepSeek给刑事执行检察带来的便利——以前检察官如果想查找缓刑考验期限是否有误,需要翻案卷、调取社区矫正机关法律文书、查找相关法律条文、人工比对……工作过程可谓繁琐,“而今,通过AI助力,太高效了!现在只需要输入脱敏后的关键信息,就可以一目了然!”
日前,营口市西市区人民检察院利用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分析排查在矫人员缓刑考验期限,成功纠正一起法院缓刑考验期计算错误案件,数字化监督为检察业务提质增效,强化智能检务办案实践,探索构建“AI+检察”新格局,推动检察工作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跨越。
2024年3月22日,西市区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执行通知书及社区矫正机关均将缓刑考验期限定为2024年3月28日至2026年3月27日。西市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接到线索后,通过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校验已脱敏的法律文书数据信息,系统提示存在“考验期限早于判决生效日”风险,检察官迅速向法院发出监督意见,更正执行期限,同步联动社区矫正机关调整监管。
随后检察官又调取了2025年以来在矫人员缓刑考验期限相关数据,同步调取法院判决文书,再次通过人工智能模型校验分析,系统未提示缓刑考验期限计算错误风险问题。此次监督利用AI技术自动比对文书数据与相关法律法规,排查在矫人员缓刑考验期限错误风险,1分钟内锁定“误差5日”,实现智能预警。
“控告申诉部门依托本地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根据申诉人提供的个人信息、关键事实、主要诉求要点等基础信息,快速生成格式规范、逻辑清晰的申诉书初稿,极大减轻了申诉人文书撰写负担,同时也为检察人员的审核工作提供了便利,有效提升申诉处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规范化水平,提高了服务满意度。”西市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傅敬民告诉记者,传统模式下,人工审查难免出现疏漏,而AI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有效提升检察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战怀尧告诉记者:“最近AI还发现了一个‘小案’!”——在办理邓某某危险驾驶案时,发现起诉意见书职业表述有误。发现此问题后,西市区检察院针对在办的公诉案件开展专项文书检查,通过比对起诉意见书、户籍证明和讯问笔录,发现多份起诉意见书存在犯罪嫌疑人基本信息表述错误,随即要求刑事检察部门向公安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有效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微评
AI助力检察,为司法公正注入新动力,也为其他司法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借助人工智能的强大算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计算错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公正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