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鞍山市委社会工作部获悉,鞍山市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通过建立59个党组织、15个流动党支部覆盖新就业群体党员600人;建立400余处服务站点,打造“15分钟生活圈”,精准对接需求,提供暖新服务;畅通诉求渠道保障合法权益,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工作,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组织凝“新”
去年10月,鞍山市印发《鞍山市落实〈辽宁省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十一条措施〉具体任务分工表》,明确各地区各部门责任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将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鞍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建立工作台账。
目前,鞍山市新就业群体党员达600人,企业组建党组织59个,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平台企业、物流园区等组建1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将167名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
同时,聚焦新就业群体内在需求和实际困难,建设“鞍”心驿站、“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400余处,除配备微波炉、急救药箱、充电宝、饮用水、维修工具等物品外,鼓励各驿站因地制宜提供暖心食堂、车辆维修、心理辅导等个性化服务,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精心打造“15分钟生活圈”。
精准对接需求
提供暖“新”服务
鞍山市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灵活就业人员3472人次,发放送温暖资金69万余元;推动成立外卖配送、道路运输等行业工会(联合会),新发展新就业群体会员5000余人;组建8个城市医疗集团、3个县域医共体,开展常态化巡回医疗服务等,有效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全市推进首批15家市级“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服务站点,设立197个“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采用“线上+线下”“现场招聘会+夜经济区商圈”等方式,召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场招聘会31场,提供岗位需求5352个次、用工对接2991人次。
畅通诉求渠道
保障合法权益
鞍山市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出台相关文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实施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指导企业与3562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及书面协议,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比例达到92%,推动企业为快递员购买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等6435人次。
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意外伤害互助保障活动,推动4家新业态企业、1544名新业态职工参保,发放新业态权益维护专项资金55.11万元。
推动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党员党支部—上级党组织(行业监管部门)”诉求收集办理机制,指导各地区、相关部门通过“12345”热线、调研座谈等方式,收集涉及权益保障、职业发展、生活服务等方面诉求294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属地党组织推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