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鞍山市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如一座坚实的桥梁,一头连着企业对人才的殷切渴望,一头系着求职者对理想岗位的热切期盼。面对企业用工短缺与群众求职难的现实,协会以创新为帆、以实干为桨,在就业与人才发展的广阔海域中破浪前行,为鞍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近日,本报记者通过专访鞍山市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丛新一,深入了解协会在党建引领、智能服务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成果与经验。
辽宁法治报:党建工作在协会的日常运营与发展中发挥着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协会又是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的呢?
丛新一:党建工作是协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自2018年10月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我们构建了“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三维联动机制,形成党组织决策、理事会部署、秘书处落实的闭环管理体系。党组织作为决策核心,通过“第一议题”“联席会议”等制度,统筹推进人才招引、就业安置等重点工作;建立党组织成员列席理事会机制,对重大事项前置审议,确保业务发展方向正确。
在融合实践中,我们创新“主题党日+业务攻坚”模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将主题党日与会员企业走访结合,累计走访近百家企业。例如,在得知会员企业后英集团技能人才短缺后,党员带头利用自主研发的“小小云厅智能公益招聘平台”,快速解决其部分用工需求。该平台依托会长单位职工创新工作室研发,目前已吸引近4000家企业注册,成为免费就业撮合的重要桥梁。
辽宁法治报:协会自主研发的“小小云厅智能公益招聘平台”,是如何利用智能技术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服务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丛新一:“小小云厅智能公益招聘平台”是我们协会的重点项目。为解决就业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筹备研发。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实现了诸多便捷功能。企业可以通过平台一键生成招聘海报,提前生成岗位需求二维码。求职者扫描二维码,不仅能查看详细岗位信息,还能一键投递简历,企业HR可即时获得求职者简历信息,并开展邀约面试等后续工作。目前,该平台累计注册企业4199家,发布岗位职位信息近万个,24196名求职者完成注册并投递简历35664份,成功通过平台实现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次。
辽宁法治报:协会在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来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在服务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挑战,是如何克服的呢?
丛新一:在服务企业方面,我们除了通过走访了解需求,还积极举办各类招聘会。2024年至今,我们举办“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余场,自2020年至今,累计开展140余次招聘会,为企业节省招聘费用150余万元。同时,我们还为企业提供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员工技能。在服务求职者方面,我们打造了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基地,2024年共开展各类培训21个班次,663人受益。从2021年9月至今,累计开展了14个批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累计近2000人受益。在服务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求职者的技能。为克服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通过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求职者技能,同时利用“小小云厅智能公益招聘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实现更精准的匹配,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协会简介·
鞍山市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协会成立于2016年6月,是经鞍山市民政局批准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协会业务广泛,涵盖人才招引、就业安置、技能培训与提升等,会员业务覆盖人力资源各领域。2018年10月,协会党支部成立。通过创新“主题党日+业务攻坚”等模式,积极服务企业与求职者。协会曾被鞍山市民政局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被全国工商联及省、市工商联认定为“四好商会”。协会党支部荣获辽宁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