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一点一滴“小作为” 一阕一章“大民生”

来源:辽宁法治报 | 发布时间: 2025-04-14 09:04

  编者按

  “用更贴心、更精准的服务,给‘一老一小’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咱们社区成为他们最温暖的家。”社区工作人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继续以守护“朝夕美好”为主题,请社区书记分享关心呵护“一老一小”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1沈阳——魏萍

  采撷地:沈阳市

  用爱编织社区温暖生活

  讲述人:魏萍

  职务: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道茂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我是沈河区风雨坛街道茂泉社区党委书记,我们社区里住着3874 户人家,共781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3210人,未成年人516 人,“一老一小”占了社区人口的近一半,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们把服务“一老一小”当作社区基层治理的头等大事,努力通过各种办法,给他们打造一个温暖又贴心的生活环境。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年群体,我们从了解他们的需求入手。借着“敲门行动”的机会,我带着大家挨家挨户走访,仔细了解老人们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想法。根据这些需求,我们构建了“三网融合”的服务模式。

  在生活保障方面,我们开展了“暖心行动”,重点关注高龄独居老人。我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成立服务小组,定期上门给老人理发、打扫卫生。到现在,已经为800多位老人提供了服务,让每一位高龄老人都能感受到社区的关爱。

  健康问题是老年人最关心的。我们联合沈河区风雨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楠山有约广昌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了“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为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预约体检,跟踪管理慢性病,给每位老人都建立了个性化的健康档案,一共3210份。每季度我们还会组织义诊和用药指导活动,每年能服务1100多人次,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精神生活也不能忽视。我们打造了“一刻钟护老服务圈”,建立了“银龄幸福驿站”,里面有文化学习、康复健身和心理咨询等区域。还组建了书法绘画、智能手机课堂等12个兴趣小组,每年开展40多场活动,惠及老年人2000余人次,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对于社区里的孩子们,我们也有一套独特的关爱模式。我们构建了“三色分类、双向守护”工作机制,给516名儿童都建立了“红黄蓝”三色台账,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精准帮扶。像有5名红色儿童,我们专门安排人结对帮扶,辅导课业、疏导心理。还有2名困境儿童,在我们的努力下,得到了爱心企业的资助。

  安全教育对孩子们很重要。我们开设了“四季护童”主题活动,春天教防溺水知识,夏天讲食品安全,秋天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冬天开展消防安全教育。通过现场讲课、外出参观等方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每年开展20多场活动,能覆盖500多名儿童和家长。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成长,我们联合区妇联和爱心企业,发起了“益同成长 陪伴未来”活动。组织“周末课堂”“心愿认领”等有趣的活动,把社区、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整合起来,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

2鞍山——张莹

  采撷地:鞍山市

  把民生小事办成暖心实事

  讲述人:张莹

  职务:鞍山市千山区泉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近年来,我们社区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实事项目,重点关注“一老一小”服务,搭建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居民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党委为补充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用心用情把民生小事办成暖心实事,以无微不至的服务为社区的老人和孩子绘就幸福的生活画卷。

  身处老龄化严重的社区,在“一老”服务保障工作中,要将养老服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助老、健康助老、生活助老等针对性服务,确保老人“时时有人护、事事有人管”。住在社区多年的梁秀华老人今年80多岁,老两口生活拮据,子女又都离得较远,生活琐事成了老两口的生存大事,我们安排志愿者定期为老人上门服务,从生活照料到陪聊天、谈心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入手,让老两口感觉到,“虽然我们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贴心”。在三车厂小区改造后成立了百姓食堂,社区积极推进食堂建设和服务,妥善解决了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定期组织开展爱心义诊,医护志愿者为辖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病症问诊、咨询和健康检查,每年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做到“一人一档”让“老有所医”成为我们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底色。

  作为一名母亲,我知道孩子是每个家庭的牵挂,作为一名社区书记,我深知,解决好“一小”才是把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我利用社区的优秀资源,联合社区周边的兄弟单位以法治教育为重点,围绕交通安全、防溺水、预防校园欺凌等多个方面开展公益讲堂,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也让孩子们在寒暑假期间有事干、有人管。2025年春节,我们还开展了“迎新春,写春联”的活动,书法老师现场教授孩子们写春联、写福字,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寒假期间开展儿童安全知识讲座,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应急处置、逃生自救能力,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在社区图书室,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社区就是家长们放心的“第二课堂”。

3丹东——仇晓

  采撷地:丹东市

  为“一老一小”打造“五彩”乐园

  讲述人:仇晓

  职务:丹东市元宝区九道街道东尧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在我们社区,“一老一小”不仅有所乐,还有所为。“一老一小”在被关爱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要“有所为”,来为自己的人生充值。

  东尧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497人,占总人口36%。近年来,社区常态化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建立临时救助机制,帮扶困难老人。针对老年人多的特点,社区积极推进“长者食堂”建设,被评为“市老年友好型社区”。

  为了丰富老年人生活,社区组建了乐队、舞蹈队,在社区专门找了处活动室,这样,老年人既能自娱自乐,又不会打扰居民休息,大家相处其乐融融。社区还带动老党员、老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他们带头模范作用,26名老党员带领群众参与文明宣传活动、各类公益活动,老人们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人生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我们社区,有个中小学学生家长微信群,深受家长的关注和喜爱。我们社区“五色花”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以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五种志愿服务类别为依托,让青少年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学习、成长、充实、提升。社区不定期公布为孩子们开展的各种活动。受活动人数所限,每次活动通过接龙的方式报名,报不上名的家长常常感到遗憾。

  “五色花”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红色”精神传承宣讲活动,包括“听老战士讲抗美援朝”“小小少年讲红色故事”等一系列弘扬“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开展“紫色”科普体验活动,“走进水文局、了解水文化”“了不起的印刷术”“童心探气象”等活动打开学生眼界;开展“金色”励志教育活动,开展各类才艺展演、义演,在充分展示个人才艺的同时,增强了青少年自信心,开展“模拟法庭”“银行小职员”“争做小小消防员”等活动,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开展“绿色”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小小少年、创城有我”“共建联手、植树添绿”等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生态价值观;开展“蓝色”困难群体帮扶救助活动,定期开展“微心愿”活动,“青少年表演队”在重阳节、端午节等节日为敬老院老人表演。开展“困难儿童一对一帮扶”活动,志愿者与社区困难家庭儿童“结对子”,形成了“共学”“共享”“共成长”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社区让老年人得到温馨的关爱,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得到学习、成长。东尧社区成了“一老一小”喜爱的“五彩”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