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的有力指导下,阜新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数据赋能、创新驱动,加快构建责任明确、见人见事、到底到边的基层治理格局。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阜新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孙瑶。
问:在推动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发展方面,阜新市采取了哪些关键举措来激发动能?
答:我们主要采取“四位一体”工作举措。一是创新协同治理机制,构建“两新”工委成员单位与县区协同联动机制,明确23项年度任务清单,优化市县两级“两新”工委架构,选优配齐27名专兼职副书记,压实行业党建责任,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二是推进智慧党建升级,运用数字化平台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实施“四个一批”培育工程,发展党员262名,培养积极分子188名,选派387名党建指导员驻点指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生态。三是赋能企业发展提质,建立企业联系点,推动党建入章,创新诉求响应机制,解决企业难题2311件。四是打造特色服务矩阵,建立网信、交通等行业协同机制,选聘300名“移动网格员”,“随手拍”反映化解民生诉求613件。建成暖“新”驿站781个,开展关爱活动惠及2500余人次。
问:在深化数据治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阜新市有哪些特色做法?
答:我们全方位深化数据赋能,有效提升治理精准性和高效性。一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率先明确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扎实推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全覆盖做好规范基层组织挂牌工作。全面做实12033个城乡基层网格,实名编入2599名社区民辅警、员额法官、人民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实现“多网融合”。二是构建数据治理中枢,搭建市级基层治理平台,线上夯实域内所有常住人口数据,做到人房关联全覆盖。以海州区为试点,整合域内“人、房、地、事、物、企业、组织”等全要素,搭建治理“一张网”,助力基层治理“见人见事”。自主研发“阜民通”小程序,满足群众生活多元需求,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推动智慧社区建设。三是创新“阜政通”市域治理模式,夯实“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打造“线上一平台、线下一张网、现场一中心”治理格局,建立“未诉先办—接诉即办—统筹速办”闭环机制,实现群众诉求化解“到底到边”。
问:在民生服务领域,阜新市如何打造服务矩阵,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
答:我们通过“定机制、建体系、树品牌”,用心用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第一,畅通民意直通机制,构建“线上+线下”民意收集网络,线上依托“阜政通”、政府网站、信访信息系统等平台人民建议征集端口,线下通过广大网格员“敲门问需”,全年共征集建议1.8万条。建立“收集—研判—转化—反馈”四步工作法,推动合理化建议转化为政府治理举措,实现“民声入策、民智汇政”良性互动。第二,创新精准帮扶体系,统筹26家部门实施“厚道阜新·心中有你”民生工程,研发线上融合应用场景,用信息化技术将帮扶成果穿透近10万名特殊群体,通过监测分析、提醒预警等功能,强化数据赋能兜底保障。相关经验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地方典型案例。第三,培育专业服务品牌,建立五星级志愿者评定体系,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在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多领域建立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为群众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打造志愿服务阜新品牌。与高校共建社会工作人才实践实训基地,成立社会工作宣讲团和博士志愿者服务队,推动“博士智囊团”扎根基层、“红马甲宣讲队”走进田间,精准服务基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