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丹东市安葬有3000多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大部分烈士的家乡在千里之外,许多烈士亲属因路途遥远或工作生活不便,无法每年都到丹东祭奠扫墓。为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圆烈士亲属的思亲缅怀之情,丹东市委社会工作部与抗美援朝纪念馆组织社会志愿者在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开展“我替志愿军烈士亲属去扫墓”志愿服务活动,某部官兵、辽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以及全市多支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同时,丹东各县(市)区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也开展了这项活动。
志愿者们向烈士墓献花
现场
4月3日上午,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春风轻飏。
9时整,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序幕。伴随着低沉悠扬的《献花曲》,参加活动的人们将花圈摆放在“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下。丹东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赵东辉致辞,深情回顾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和志愿军烈士的英勇事迹,表达对烈士们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陵园的缓坡上,一排排翠柏陪伴着一座座烈士墓碑。丹东市818志愿服务团队、丹东市公益助残协会志愿服务队等多支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有的提着水桶,有的捧着花束、花篮来到各个墓碑前。在默哀后,志愿者们开始清洁墓碑,有的墓碑上的字褪色了,志愿者就进行描红修复。“慢点、轻点,都擦仔细了……”志愿者花建东轻声告诉同伴。清扫后,志愿者们将花束或花篮放在墓碑下,再次向烈士墓碑鞠躬。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丹东“寻找最可爱的人”活动开展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抗美援朝纪念馆“致敬最可爱的人”志愿服务团队联合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共计为76位志愿军烈士亲属寻找到了亲人的安葬地。为了完成烈士亲属的祭扫心愿,志愿服务团队又开展了“我替志愿军烈士亲属去扫墓”延伸活动,十年无间断地为无法前往陵园的烈士亲属代替祭扫,彰显了这座英雄城市的温度。而今年的祭扫活动也扩大了参与范围,更多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丹东市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政法干警、部队官兵、社会志愿者……这既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仰望。
连线
之前志愿者能与烈士亲属取得联系的,约好此刻通过手机视频连线,让烈士亲属通过视频现场扫墓。
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第一队姜洪棋烈士的家乡在山东省威海市。在他的墓碑前,志愿者程豫与烈士的弟弟姜洪军视频连线。当时,姜洪军正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的烈士纪念塔下。记者通过手机看到,姜洪军非常激动,他说:“哥哥的英勇事迹一直激励着我们全家,我一直希望能常去看看哥哥。今天,看到志愿团队的同志们替我完成了这个心愿,我真的特别感动。麻烦你们把扫墓的视频发给我,我要把视频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
江苏扬州的吴森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104部队吴奇烈士的后人。他与志愿者陈美嘉手机视频连线后,在屏幕前激动地说:“我们的家族企业发展很好,是因为传承了以太爷爷吴奇为代表的老一辈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积极回报社会。英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
声音
辽东学院教师尤伟杰第一次参加替烈士亲属扫墓活动。他说:“伟大的精神应该被铭记、传承。此次志愿服务活动,让我心灵受到了洗礼,这种感悟必须身临其境,书本上是万万讲不出的。我相信这样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一定能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