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地:鞍山
综观
截至目前,鞍山市7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综治中心选址、挂牌、编制申请、制度建设等工作,并逐步投入运行。同时,吸纳了一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个人品牌调解室,共同参与化解各领域矛盾纠纷。
鞍山市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通过打出一套多元调解、群防群治的“组合拳”,成功破解难题,为城乡发展筑牢根基,让平安实实在在地“触手可及”。
多元调解 矛盾化解有效
“我现在准备继续开店经营,一切都很好,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让我又能正常生活了。”这是不久前,家住台安县的王某对台安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回访人员说的心里话。
几个月前,刚刚刑满释放的王某因记恨前妻,数次找其纠缠且扬言要伤害对方。关键时刻,台安县综治中心联合司法、公安、妇联、街道成立调解团队,以唠家常、讲法律的形式,一点点打开了王某的心结。看到王某生活窘迫,大家又积极帮他修车、申请贷款。现在,王某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准备好好经营店铺,开启新生活。这便是鞍山综治中心工作成效的生动体现。
鞍山市主动适应化解矛盾纠纷的需要,以全新的理念和有力的举措,全面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开启了矛盾化解的新篇章。
共同发力 维护社会和谐
据悉,自全市大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市县两级共同发力,逐步形成联席会议议事制度、调解工作制度、综治中心管理办法等各项工作规则和规章制度。通过建立深化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的理念,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协调、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真正实现“群众有矛盾,只进一扇门”。
截至目前,鞍山市7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综治中心选址、挂牌、编制申请、制度建设等工作,并逐步投入运行。同时,吸纳了“道交一体化”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台安县“知心大姐”婚姻家庭调解室、千山区“思维调解室”、铁西区“卢大姐民间义务调解中心”等一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个人品牌调解室,共同参与化解各领域矛盾纠纷。
全市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排查矛盾总量10857件,化解10822件,化解率99.7%,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调解工作的显著成效,极大地维护了社会和谐。
去年12月,岫岩满族自治县综治中心接到一起纠纷:两名少年因借电动车产生矛盾,进而引起双方家长不满。县综治中心委托清枫宣讲团特邀人民调解员文需雁调解,三天后,双方和解。“其中一名孩子的奶奶还称赞我们县综治中心‘是个说理儿的地儿’。”文需雁说,这充分体现了岫岩县“一站式”化解矛盾的成效。
群防群治 全民参与治理
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群众的共同参与。群防群治,就是鞍山推动社会治理全民参与的重要手段。
在鞍山市区,“钢都义警”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记者从鞍山市公安局了解到,“钢都义警”中的平安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鞍山的平安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李是一名公交司机,每天结束本职工作后,他就换上义警服装,投身到志愿服务中。
“有的路口早晚高峰拥堵路段平均缓行时间超过30分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小李告诉记者,在早晚高峰,他会前往易拥堵路口协助交警疏导交通,耐心引导车辆有序通行,还时常帮助老人、孩子安全过马路,用实际行动为缓解交通压力贡献力量。
目前,鞍山群防群治队伍发展到数万人,规模是过去治安辅助力量的数十倍。这支庞大的队伍营造出“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也不断增强。
从“跑断腿”到“进一门”,从“无人管”到“协同治”,这座“钢都”正以综治中心为支点,撬动基层社会治理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跃升,用“一站式”服务的民生温度,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钢花飞溅中的创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