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锦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在机构建设、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等方面创新发展,探索了社会工作的“锦州实践”,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锦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从哪些方面抓实抓牢社会工作实效?近日,记者采访了锦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李昭刚。
问:锦州是如何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答:我们始终践行“英雄城市”的政治忠诚,确保正确工作方向。在中央及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社会工作部的有力指导下,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高位推进,市委书记刘克武先后10次召开党委碰头会、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社会工作,深入部里调研指导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心宇协调解决了开办经费和办公场所。分管常委亲自调度、亲自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迅速落实。
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刚性落实“第一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一时间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汇报学习中央及省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措施,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加强统筹协调,立足党委部门“统筹指导、牵头抓总、协调推动”的职能定位,完善“16211”工作体系,推动跨部门工作协同和政策衔接,有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问:如何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各项社会工作?
答:我们始终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这一中心任务,高标准高效率地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有形有效”,抓实新兴领域党建。探索创建“1+8+N”领导体系,即:市委“两新”工委抓统筹、8个行业党委抓推动、1056个党组织抓落实,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新”格局。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879户,建立党组织609个,党组织覆盖率87.7%。在全市447个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523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制定7类20条121项措施推动工作。在1354个村(社区)深入推进“三治”融合,打造居民会客厅、议事厅等特色品牌,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开展“幸福社区、守护银龄”专项行动。细化5097个网格,明确11个部门、4个行业职责。开通网格员“智信”App,全面代办社会工作、数据统计等190个事项。
注重“可感可及”,服务凝聚基层群众。建设“做群众最贴心和离群众最近的党委工作部门”,发挥“党建+信访”制度效能,将领导干部接访纳入重点任务。注重人民建议征集,结合开展“我与群众面对面”活动,每月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到新兴领域、村(社区)开展调研。开展“春满锦城 暖‘新’凝新”走访慰问活动,为生活困难党员、社区工作者、新就业群体送去新春慰问。建强社会工作发展促进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整合党建、民政、社保、综治、志愿等各条线数据,汇集成社会工作信息“一体化”指挥调度数据平台,做到社会工作信息数据“全程协同、全域统筹、全息研判、全时响应”,以数据赋能推动为基层减负。
问:锦州的社会工作队伍呈现出较强的战斗力,如何加强队伍建设?
答:我们将打造一流工作队伍和赓续“辽沈战役”的红色基因有机结合,传承“辽沈战役”攻坚克难的决战精神,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锻造队伍。
选调22名具有多部门和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打造出一支平均年龄37.1岁的“充满活力、昂扬向上、善于攻坚、敢于打赢”的干部队伍。结合“锦绣英才”计划,我们补选配齐村委会成员120人,激励6465名社区(村)工作者干事创业,社会工作者持证人员1010人。与此同时,叫响“锦绣之州 志愿同行”品牌,打造5支“10万+”志愿队伍,广泛开展“八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红”成为锦州最亮丽、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