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南关岭监狱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以“六大工程”筑牢政治忠诚,以严格规范的执法管理和创新的教育改造举措,全面提升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文明监狱建设水平。先后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次。
记者日前走进大连南关岭监狱,记录那里全方位提升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生动实践。
民警在正航宣传栏前教育罪犯
“罪犯行为规范养成,是惩罚和改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罪犯行为规范养成,是惩罚和改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制度约束和活动开展,进一步增强罪犯的身份意识和法纪观念,在日复一日的培养和训练中,惩罚并改造罪犯。”大连南关岭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黄忠庆对记者说。
“1、2、3、4……”早上,罪犯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队列划一,每个人的腰板挺得笔直,目光炯炯,口号响亮。带队的民警口令准确、动作规范、指挥到位,“努力改造向新生……”行进中,罪犯们唱起了歌,歌声嘹亮。歌词饱含深意,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新生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许。
“列队是罪犯行为规范养成中的基础内容,直接反映了罪犯的精神面貌和改造情况。”监狱指挥中心主任梁东升对记者说。
在罪犯监舍,被子被叠成豆腐块、洗漱用具一致朝向……“不仅是列队,我们严格制定罪犯每日监规纪律学习、队列训练等计划,对罪犯的内务卫生、个人着装、言行举止等都进行严格的教育、训练和考核,督促他们改掉恶习,端正改造态度。”梁东升介绍道。
同时,监狱将警察管理罪犯的一日流程规范至77个环节,全面落实警察直接管理罪犯,确保事按制度办、人按职责干,以精细化管理为引擎,驱动规范化水平全面跃升。
“在罪犯行为规范养成上,我们将综合施策、持续发力,让他们逐步养成遵规守纪、举止文明、积极改造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今后回归社会做守法公民奠定基础。”黄忠庆说。
“用心去融化他们的心,每个迷失的灵魂都值得被唤醒。”
“除了立规矩,要想真正把他们的思想转化过来,需要监狱民警‘用自己的心去融化他们的心’。”黄忠庆感慨道,“很多时候,亲情是解开罪犯心结的‘良药’,为了用好这剂‘良药’,民警下了不少功夫。”
在民警宿鹏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罪犯的情况。“我发现罪犯倪某连续三次拒绝亲属会见,便主动找倪某谈心。经过深入了解,我得知,倪某因财产刑未执行未获改判,内心愧对家人。”宿鹏对记者说。
为了帮助倪某,宿鹏多次往返法院,沟通减刑事宜。2024年年底,法院确认倪某符合减刑条件,但他却拒绝申请。除夕前夜,宿鹏带着监区警察在帮教活动室布置了特殊的“团圆席”,当倪某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颤巍巍举起手说“等你回家”时,他第一次失声痛哭。宿鹏告诉他:“减刑申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最终,倪某思想彻底转变,递交了减刑申请,积极改造。
在监狱,这样以心换心的故事还有很多。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甘于平凡的坚守。让罪犯向上向善、改造新生,这就是监狱人民警察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 宿鹏这样对记者说。
民警宿鹏与罪犯谈心
“希望他们往前走,将来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罪犯实施惩罚与改造,最大的目的是,让这些曾经犯过错误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他们的人生继续往前走。”黄忠庆说。
记者看到,在一监区东侧楼梯处有一条微缩版的“六尺巷”,两侧的墙壁上铭刻着六尺巷的典故,这是监区全体罪犯每天进出监区接受改造的“必经之巷”。“每名罪犯从这里经过,耳濡目染,通过了解这条‘巷子’背后的故事,反思自己当初不知退让所犯下的过错,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景中让罪犯能够静下来安心改造。”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徐善学对记者说。
设置读书周活动、搭建“一体化电教平台”,积极培育“德育、法治、家国、明礼”特色改造文化,深度推动“一区一品”建设、“正航艺术矫正工作室”建设……监狱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更好地开展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同时,各监区针对自身特点,充分利用教育日时间精心开展文艺活动,如合唱、棋牌、书法、太极等特色科目。职务犯监区还创新编辑内部教育读物《星空导报》,通过现身说法开展正航讲堂,极大地调动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塑造了良好的监内改造氛围。
黄忠庆说:“我们与多家企业和培训机构合作,为罪犯提供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要教授他们一项技能,让他们在刑满释放后可以养活自己,不再重新犯罪。”
采访结束后,橙红色的夕阳余晖倾洒而下。监狱院内路边“正航”品牌栏目牌上,那暖光恰似一道希望之光。
记者手记
于高墙之内点亮新生之光
在大连南关岭监狱采访中,记者真切感受到了监狱民警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工作的点滴。从踏入监狱,看到罪犯整齐划一的队列,到监舍内务的整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监狱对罪犯在行为规范养成上的严格要求。在与监狱民警的交流中,记者更是被他们的执着与奉献所打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默默耕耘,努力融化每一个罪犯心中的坚冰。
监狱里的文化建设同样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缩版的“六尺巷”,让罪犯在日常的行走中反思自己的过错,学会退让与包容;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生活的窗户,让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重新塑造自我,找到回归社会的信心和能力。
大连南关岭监狱全体民警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在高墙之内点亮了一盏盏希望之灯,引领着罪犯们走出黑暗,迈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