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用情服务有温度 悉心关爱有厚度

来源:辽宁法治报 | 发布时间: 2025-03-31 10:10

  编者按

  “‘一老一小’是社区里最需悉心关爱的群体,他们的笑容,就是社区最美的风景;他们的幸福,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是一位社区书记的心声。今天,我们继续以“朝夕美好”为主题,请社区书记分享关心呵护“一老一小”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1——沈阳——丛琳2

  采撷地:沈阳市

  “融”心筑爱,情暖咱社区

  讲述人:丛琳

  职务: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街道北尚丽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身为北尚丽都社区的党委书记,我深知“一老一小”是社区里最需悉心关爱的群体。老人是往昔岁月的见证者,孩子是未来生活的开拓者,他们一头连着家庭的深厚记忆,一头系着美好的憧憬希望。

  我们社区由沈北新区8个街道16个回迁村合并而成,老年人占社区总人口超37%。过去,他们与土地相伴,独门独院,自给自足,花销甚少。但住进城市后,生活习惯与环境大变,独门独户变为群居,吃菜需购买,这让他们满心困惑与迷茫。为此,社区创新打造“融”文化理念,借教育之力,助力“一老一小”融入城市生活。

  回迁社区的公共绿地小开荒问题曾十分突出。鉴于此,我们提出“花园式”共享菜园方案,让私占绿地的居民在“菜地”周边种上鲜花,并与邻里共享收获。这一举措既化解了邻里矛盾,又改善了低收入老人的生活。第一年,园区仅有51位花园志愿者,第二年便激增至190余名,随后这些志愿者都加入了“融管家”志愿服务队,为他们增添了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豪感。

  每年开学季,社区的“融老宿”老年科普大学也同步开课。孩子们外出后,老人们便来到社区“充电”。通过与沈阳市科协合作,专业教师定期带来老年病防治等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社区还借助“融暖家常话儿”社情茶社收集老人需求,比如为种花遇难题的老人请来农林局专家,联合中医院作为第二课堂,提供中医保健、体检与用药指导服务。

  为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社区连续三年举办“神棋老爸”象棋大赛和“融老宿”杯扑克大赛,每年近300人参赛,比赛从筹备到决赛历时三周,老人们全年都积极备赛,扑克大赛已成为社区年度盛会,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寒暑假时,老人因照看孙辈犯难。于是,“融小匠”寒暑假快乐营地成立了。作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我们申请区教育局协调师资,开展公益托管、作业辅导等活动,还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已成功举办三期。在家长支持下,又衍生出周末快乐营地,开设免费球类课程,广受好评。同时,许多家长和老人成为志愿者,他们或是组织活动,或是提供课程,让营地活动越来越丰富,形成了良性循环。

  工作中,我深切领悟到,关爱“一老一小”,精神陪伴与支持和物质帮助同样重要。未来,我将持续整合资源,以“融”文化为引领,创新服务方式,为社区“一老一小”提供更贴心、全面的服务。因为他们的笑容,就是社区最美的风景;他们的幸福,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2——丹东——修俊玲

  采撷地:丹东市

  多彩的生活蓝蓝的天

  讲述人:修俊玲

  职务: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每天早上七点半,社区活动室就会响起社区老人打乒乓球的声音,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也就开始上班了。东泰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老年人口3572人,占人口数的31%。这些年,社区党委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根系工程”中积极开展各类关爱服务“一老一小”工作。为了适应老年人的起居生活习惯,社区办公场所全年365日开放,每天工作时间调整为夏季早七点半到晚八点半,冬季早七点半到晚七点半。老人可以在社区活动室尽情享受多彩生活。

  寓教于乐,助力老年群体“老有所乐”。社区场所面积1280㎡,有夕阳红活动室、日间照料室、文体活动室、鸭绿江红色讲堂、影音室等活动场所。配有图书1400余册、各类棋牌10余套、乒乓球台5个、休息床铺两个、音影设备4套。这些设置吸引了社区老年人,在社区组织下,老人们组建了乒乓球队、舞蹈队、柔力球队、民乐队、合唱队、健身舞队、京剧队、篆刻书法队等多支文化活动队伍。目前,乒乓球队已经达到100多人,最大年龄有89岁。李叔今年79岁,他在社区活动室上下午各打两个小时乒乓球,常夸社区活动环境和服务是最好的。

  社区不定期举办养老科普讲座,举办棋牌赛、乒乓球赛、红诗朗诵会、文艺汇演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辖区老年群体的业余生活。

  为了解决子女上班后独居老人白天无人照料的问题,社区充分利用日间照料室、夕阳红活动室等,开展了日间照料活动。社区还定期联系专业医疗机构,为老年群体进行健康体检、义诊等活动,为1000余名65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建立健康档案卡。

  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帮扶困难家庭老人。丁大妈老伴儿多年前去世,女儿是脑瘫残疾人,需要24小时看护。丁大妈家住二楼,这些年与女儿相伴,一直无法下楼买菜。社区工作人员和丁大妈的亲戚就轮流为她们母女买菜和送生活用品。又联系工程队为她家进行“适老化改造”,把卫生间和室内地面都做了修整,方便母女使用。

  在我们社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而孩子们也是学有所乐。社区设置了未成年人活动室,有益智玩具和儿童书籍。在课后或假期,社区协调辽东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为学龄儿童开展课后辅导活动,定期开展儿童心理疏导,充分利用活动空间,为辖区青少年提供各类服务。

  关爱“一老一小”,是我们社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会做得更好,让社区里的“一老一小”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美好人生。

3——盘锦——李雪丽2

  采撷地:盘锦市

  他们的心上事我们的上心事

  讲述人:李雪丽

  职务:盘锦市兴隆台区渤海街道景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在石油开采的热土上,景园社区承载了辽河油田产业发展的历史记忆。曾经为祖国建设奉献了一辈子的“老石油”是我牵挂的对象,他们的后辈健康成长也需要社区出谋出力。我在社区工作14年来,常和大家说:“把老人养好,把孩子照顾好,让年轻人安心上班,就是我们的工作职责。”

  我们小区的居民大多为当年援建辽河油田的南方人,并且年龄偏大,60岁以上的居民达到1000多人。特别是油田老党员社会化移交之后,社区管理和服务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之前为缓解社区养老服务压力,对这项工作没少琢磨,与同事们反复研究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项目在我们社区应运而生。所谓“时间银行”,就是低龄老年志愿者通过帮扶高龄老人,将服务积分“储存”至个人账户,当自己未来需要他人帮助时,可以从中“支取”已储存的时间,也可兑换相应积分的实物。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而且促进了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良好社区关系。

  “老石油”的孙子辈现在也都茁壮成长起来了,有时候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及寒暑假成了双职工家庭的头疼事。“带孩子”有难题,我们主动上。社区丰富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儿童快乐成长空间功能,围绕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及具体需求,打造青少年活动空间和图书阅览室,配有各种手工道具和百余册图书杂志。在寒暑假,我们积极打造“假期学堂”看护班服务阵地,建立了“自习室”,开设两个专业文化课堂和4个“一室多用”课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聘请了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课业辅导、假期实践、课外兴趣培养、红色教育等深受孩子欢迎的课堂内容,满足了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需求,让孩子们悦享童年、快乐成长。

  老人多、孩子多是我们社区的特点,我们始终将目光聚焦于关爱“一老一小”的工作上,积极发挥组织优势,统筹各方资源,完善配套服务,围绕“一老一小”办实事、出实招,用一个个暖心措施,回应“一老一小”的民生需求,用真情实意让“一老一小”各有所乐,以暖心举措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