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夯实组织基础 强化服务管理 全面推进新兴领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专访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谷军营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任晓霞 | 发布时间: 2025-03-25 09:13

  如何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激发其活力与潜力,进而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各地党委面前的重要课题。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探索实践,通过建立全链条的责任体系、全覆盖的组织网络、全周期的服务矩阵、全方位的赋能平台,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全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谷军营。

  问: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中,责任落实是关键环节,沈阳市委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责任压实到位呢?

  答:沈阳市委高度重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工作落实。工作中,我们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推动市、区两级党委常委担任同级“两新”工委书记,同时健全完善述职评议、直接联系等8项“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形成协同联动的良好局面。在行业责任方面,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推动将行业党建职责写入市、区行业主管部门“三定”规定,设立21个市级行业(综合)党委,明确工作机构,配齐工作力量。建立直达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培训指导机制,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每周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开展业务培训。同时,推动14个开发区全部成立实体性非公企业党委,其中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党建工作法入选“2024年度全国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

  问:组织体系的完善对新兴领域党的建设至关重要,沈阳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突出成果呢?

  答:我们以方式方法创新为突破口,致力于让党建工作紧跟新兴领域发展步伐。在深化“两个覆盖”方面,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数据比对、常态排查、动态组建等机制,出台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导则,选派2500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1.6万个新兴领域组织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实现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覆盖率超过90%。在育优“两支队伍”方面,深化入党积极分子“红色育苗”工程、流动党员“安家工程”,通过“双找、双建、双管”排查纳管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在筑牢“两块阵地”方面,线下依托各级党校集中轮训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4.2万余人次,线上依托沈阳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推出“聚‘新’向党、沈‘新’先锋”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系列宣传报道,不断强化政治引领。

  问:新就业群体是新兴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在服务新就业群体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呢?

  答: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构建服务矩阵,推出送政策、送岗位等“暖新十送”服务,为1万余名新就业群体人员赠送“专项意外伤害”保险、提供免费体检,还借助承接中央社会工作部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契机,开展关爱活动1000余场,惠及3.4万余人。二是打造友好场景,推动225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工会驿站、社区食堂面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健全小区、商圈等出入管理制度,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充电难、喝水难、如厕难、就餐难等实际问题。三是维护合法权益,首创新就业群体权益一体化保障制度,实行投诉接待、监察行政调解、工会人民调解、劳动仲裁、法律诉讼援助一站式受理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典型案例。

  问:党建工作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和治理上,沈阳在发挥新兴领域党建效能方面有哪些具体成果?

  答: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上,试点开展党建惠企强企工作,设立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产业链等功能型党组织36个,开展帮办代办、供需对接等活动600余场次,成立全省首家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在推进基层治理上,发动新兴领域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解民忧 纾民困 暖民心”行动,与社区工作者共同开展“敲门行动”“暖心行动”,组建29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我和你一起温暖这座城市”主题活动。同时,实施新兴领域管理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健全完善“新兴领域党组织—属地(行业)党组织—‘两新’工委”三级问题诉求收集体系,依托“三零”工作法,畅通问题诉求解决渠道,做好社会矛盾风险前端防范化解。